以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 大力推进离岸海洋农牧化建设

2017-04-19 10:20:00 来源: 中国渔业报 作者: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   王守信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贯彻好中央、山东省委决策部署,通过“转、调、改”,在新的时期走出符合山东特色的渔业现化代发展道路,一直是山东海洋与渔业系统上下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把握全国大局,瞄准山东实际,进行了不懈探索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和共识。
  山东渔业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着朝哪个方向走的战略选择
  山东是渔业大省,渔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山东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渔业工作,把渔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各界辛勤努力和大力支持下,山东渔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认真落实中央和山东省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决策部署,从打造现代渔业发展模式和机制入手,以信息化、装备化提升渔业现代化,大力推进“海上粮仓”建设,渔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形势。2016年全省水产品产量949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3783亿元,水产品对外贸易额68.9亿美元,渔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农民人均收入5400元,沿海渔民收入更高一些,渔业为山东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渔业形成了较强的基础,具备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的条件。但要清楚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宏观环境新变革,渔业发展形势也正在发生很大变化。一是渔业的食物保障功能强化。山东人多、地少、淡水资源短缺,解决好吃饭问题,从长远看要面向广袤海洋。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上粮仓”,正是基于这一判断作出的战略决策。二是渔业的生态保护功能强化。渔业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利用自然、开发资源的一面,也有维护环境、改善生态的一面。水生生物养护已经成为山东一项群众性社会性的生态文明行动。三是渔业的休闲功能强化。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通过“亲海”、“亲水”修身养性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休闲渔业正在成为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消费的新选择。四是渔业融合发展功能强化。渔业一二三产业、渔业与其它相关产业、现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构建、全价值链打造、全服务链支撑的“新六产”,成为现代渔业产业发展的突出特征。五是渔业外向型经济功能强化。渔业成为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产业,在参与国际海洋资源利用和交流合作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渔业在功能不断强化、内涵不断丰富的同时,也有一些矛盾和挑战凸显。一是资源环境约束凸显。高强度捕捞和环境污染带来的近海渔业资源衰减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扭转,依靠消耗资源和环境而增长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二是生产经营高成本凸显。渔业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等生产成本显著增加,传统渔业生产效益下降,一些地方的渔业被减量化边缘化,渔民增收难度加大。三是渔业“量”与“质”矛盾凸显。山东渔业量很大,但质量和效益不高,供给出现结构性过剩,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发展必须从注重“量”向注重“质”转变。四是渔业装备落后问题凸显。渔业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不足,受装备落后和生产技术的限制,渔业深远海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没有实现大的突破。五是渔业风险加大凸显。渔业生产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涉外渔业安全风险因素增多,安全事件的放大效应突出,对渔业发展影响显著。
  山东渔业呈现的新变化、新态势和新特征,预示着渔业发展走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必须立足山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统筹渔业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发展,在战略上选择一条符合山东特色的现代渔业发展道路,努力使山东渔业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掀起海洋渔业农牧化发展浪潮
  对于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社会上大都认为经历了五次浪潮。即上世纪60年代,突破了大型海洋藻类的育苗和养殖技术,使中国海藻养殖逐渐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海水产业,被称为第一次浪潮。上世纪80年代,培植出人工亲虾,并率先育苗成功,使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迅速成为世界第一,被称为第二次浪潮。上世纪90年代,海湾扇贝引进并突破了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技术,在我国北方形成了海湾扇贝养殖的新产业,被称为第三次浪潮。世纪之交,以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为代表海水鱼类工厂化、深水网箱养殖迅速发展,被称为第四次浪潮。近年来,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养殖、增殖规模迅速扩大,被人们称为第五次浪潮。
  中国海水养殖的这5次产业浪潮的兴起,带来了我国蓝色产业的技术革命,引领了海洋渔业发展。回顾海水养殖的这五次浪潮,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突破一个养殖品种,发展成一个规模化产业。但靠一个或几个养殖品种形成的浪潮,都经历了从兴起到衰落的过程,都没有得到持续发展。为推进山东渔业转型升级、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海洋与渔业系统上下、广大科技工作者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这其中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的离岸海洋农枚化,尽管刚刚起步,但掀起了海洋渔业发展新的产业革命,展现了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的离岸海洋农牧化建设,将成为引领海洋渔业发展新的趋势,给山东渔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突破,并可能会掀起我国海洋渔业发展新的浪潮。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深刻感受到,海洋渔业这个新的发展趋势具有不同于前五次浪潮的突出特征。一是其资源利用方式从“猎捕型”向“农牧化”转变。坚持生态优先,通过建设人工鱼礁和资源增殖放流,打造海洋生态牧场,并通过海上综合性管理平台、大型养殖工船、深水网箱和物联网智能技术运用,提升渔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其发展模式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融合转变。改变单一推广一种方法、一个品种的传统做法,通过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实行全产业链、全生态链、全服务链打造。同时,生产方式是尊重自然法则,把水产品自然生长作为核心特色,构建立体化、多营养层级、综合性的生态系统,打造深远海绿色养殖产业。三是其运作机制从单独科研、生产向合众科研、合众发展转变。坚持企业为主导,实行“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发挥渔业生产各参与主体的自身优势,聚合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像山东蓝色海洋、威海长青海洋科技等企业都走出了这样的成功路子。
  把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的离岸海洋农枚化建设作为海洋渔业新的发展趋势,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认识和判断。
  (一)这个发展趋势符合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战略要求。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已成为全球共识。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已将水产品列入粮食范畴,全球每年出产1.28亿吨鱼类和其他水产品,为43亿人提供了大约15%的动物蛋白。APEC海洋部长会议确定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要考虑从农作物到海产品的整个粮食系统。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山东从发挥海洋优势出发,提出了建设“海上粮仓”。现代信息技术和海洋工程装备,适应了建设海洋牧场的战略需求,为向海洋要粮食要食物提供了技术能力支撑,使建成高水平的“海上粮仓”成为可能。
  (二)这个发展趋势实现了现代信息装备与海洋牧场的对接融合。海洋渔业尤其是深远海养殖,需要深海养殖装备平台及完整的系统配套技术支撑,以应对海洋性气候变化和恶劣海况。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研发和使用先进渔业装备、开发深远海渔业空间。我国渔业装备发展刚刚起步,但起点较高。2016年7月,我国首个自升式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在山东中集来福士基地交付,安装在莱州芙蓉岛海洋牧场,该平台型长20米、宽20米、深20米,集监测、管护、安全、补给、旅游、环保等6大功能于一体,成为离岸海洋牧场建设的现代化支点和“海洋牧场空间站”。由中国海洋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联合设计的黄海冷水团大型养殖工船,今年6月将在日照离岸50海里的黄海海域开始作业,该船总长86米、型宽18米,满载排水量4832吨,设计养鱼舱13个,舱容共2400立方米,开展黄海冷水团鱼类养殖示范。该养殖工船审批建造,开创了我国在海上工船养鱼的先河,将显著提升我国渔业装备水平,增强海水养殖业竞争力。
  (三)这个发展趋势顺应了我国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大部署。“十三五”时期,我国就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作出重大部署。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的离岸海洋农枚化建设,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提供了路径。近岸海水养殖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离岸养殖已成为中国海水养殖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展离岸养殖,且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如挪威,离岸养殖水深已发展到负100米,网箱周长达120米,最大容积达2万立方米,单个网箱产量300吨以上。长期以来,我国离岸养殖海域缺乏庇护、环境条件恶劣和渔业装备的落后,使大规模海水养殖集中在狭小的近岸海域,带来了产业密集、生态损失、病害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离岸海洋牧场大型平台等装备的使用,使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从近海向远海大大延伸,海洋渔业空间大大拓展,并为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提供了条件。
  (四)这个发展趋势适应了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转型升级的根本需要。当前是山东渔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的离岸海洋农枚化建设,为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战略方向。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产业与渔业深度融合,转变过去拼资源消耗、拼要素投入的粗放生产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有度有序利用渔业资源;能够促进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工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加快渔业发展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上来;有利于培育渔业新型经营主体,发挥规模经营主体在新技术应用、新品种推广、新市场开拓、新业态发展上的引领作用,让传统渔民搭上适度规模经营的“快车”;有助于调优渔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也能够改善渔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支持,推动海洋生态牧场引领山东现代渔业发展
  在山东兴起的每一次海水养殖浪潮,从萌芽到规模化发展,都经历了不断探索、科技创新和政策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视海洋渔业发展,2015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视察山东省海洋渔业,就深耕海洋、建设海洋牧场作出了重要指示。近期,中国科学院公布了11个涉及服务国民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海洋生态牧场是其中之一。这说明海洋牧场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国家科研创新的重大领域。
  山东具有发展海洋渔业的传统优势,近年来,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支撑离岸海洋生态型牧场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具备了一定基础和条件。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坚持政府示范引领,龙头企业带动,生态模式构建、全产业链打造和信息智能装备提升,从行动和政策上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产业与现代渔业融合发展实践,加快建设海洋生态牧场,打造海湾型、岛礁型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生态牧场模式,为渔业转型升级和“海上粮仓”建设提供支撑。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上档次上水平。全面开展近岸海域本底和环境承载力调查,编制印发全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努力打造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启动实施新一轮省级海洋牧场建设三年示范计划,重点打造50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两处深远海综合养殖示范平台,在支持海洋牧场一厅、一室、一院、一馆(展示厅、控制室、研究院、体验馆)“四个一”建设的基础上,集中投入财政资金,引导加快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深远海养殖装备及配套设施和物联网技术运用,大力推进离岸海洋农牧化建设。
  (二)支持现代渔业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使用。积极争取将现代渔业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使用纳入“海上粮仓”重点支持项目,扶持海洋牧场综合平台型、海岛型、大型养殖工船型等装备建设,在50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推广。海洋牧场装备实行标准化设计、个性化打造。标准化设计就是基于海洋牧场生产管理服务的基本要求,具有监测、管护、安全、补给、旅游、环保等基础功能,满足海上生产的需要。个性化打造就是根据不同海洋牧场的需求,增加新的服务功能。每一个装备类型设施规范、标示显著、颜色统一,使平台装备管理服务海洋牧场建设的同时,成为一个海上景观。
  (三)解决好海洋牧场装备生产管理的合法性问题。海洋牧场装备生产管理存在一些障碍,海洋牧场综合平台、大型养殖工船现有法律法规界定不明确,其建造、管理和审批还是空白。为此,将强化各方面的工作协调和对接,协调建造企业与海工装备检验机构沟通协商,立足长远,解决好海洋牧场装备依法生产问题,加快推进海洋牧场信息化装备化建设。
  每一场海洋渔业浪潮的兴起,都具有时代的特征,代表了高科技含量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和广阔前景。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大力推动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的离岸海洋农牧化建设,必将掀起我国海洋渔业发展新的浪潮,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婷婷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