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乐斌
海洋生物,是“生态晴雨表”。
原生鼠尾藻、海萝、江蓠等藻类重现庙岛湾,渤海刀鱼、对虾、真鲷等经济鱼类又形成鱼汛,鲸鱼、白江豚、斑海豹等海兽,海鸬鹚、蛎鹬鸟、黄嘴白鹭等涉禽在长岛海域活动越来越频繁,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栖息海豹数量由不到100只增加到400多只……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这里是“海上仙山 生态长岛”。打造“美丽海湾”,长岛有哪些秘诀?2019年,烟台市全面实行湾长制,打破海域边界,形成多部门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大大提升治理效能。近年来,长岛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修复,落实湾长制等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将庙岛诸湾辖区海域细分为五大湾段,建立区、乡、村三级海湾保护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目前,近岸海水水质优良率常年保持100%。
今年8月28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二批12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烟台黄渤海新区八角湾、长岛庙岛诸湾成功入选。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2022年,烟台海洋生产总值超过2300亿元。时下,烟台正加快推动海洋“港口、产业、生态保护”三位一体式发展,逐步实现由传统海洋大市向现代海洋强市跨越。
且看,长岛正加速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高质量“蓝色粮仓”,创新建立“陆海接力”兼容模式,推广“大渔带小渔”模式(百箱计划),提高大型深远海智能网箱的产出效益和带动效应,把“长岛海珍”打造成国内知名的高端区域公用品牌。长岛先后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6处、省级海洋牧场8处,投用深海智能网箱13座、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5座。
再看,黄渤海新区高科技园区星罗棋布、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势头强劲。烟台国际葡萄酒城、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等地标级建筑接连不断。顶尖规划设计机构对八角湾沙滩、岸线、海防林进行一体化保护性提升规划和建设,持续完善功能设施,提升品味档次,全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黄金海岸,也对美丽海湾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专业化的人员配备和海洋监测设备,以及日趋重要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意味着监测机构要承担越来越多的监测任务。其中,入海排污口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海洋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成效。
在疏港高速(桩号8K+600M)南侧建设道恩钛业股份排水管线公示明渠,废水排放情况、执行标准全面对社会公开,设置公众采样口,社会人员可随时对道恩钛业股份排水进行取样检测,并安装LED显示屏显示外排水实时在线监测数据。
“我们聘请有资质第三方检测单位每月对外排水、排海口附近五个点位的海水进行水质检测;每季度配合受生态环保局委托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对直排海企业外排水进行采样检测;聘请第三方检测公司每季度对外排水在线仪器进行数据比对,确保仪器准确率。”道恩钛业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处理后的水质较好且澄清透明,主要成分为无机盐类,将其中部分处理水作为车间生产用水,循环利用,剩余部分排海。
科学、透明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承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更是意义重大。
俯瞰烟台市渤海海域,闪耀着一个个黄色智能浮标,全天候实时监测着海洋生态环境……这些黄色智能浮标是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是渤海海域首个开展近岸海域系统性监测的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基本覆盖烟台市渤海海域近岸重要河口、海湾和环境敏感功能区海域,而其制造者正是山东深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该系统可以对海水浴场、海洋保护区、海洋牧场等功能海区的剖面海流、溶解氧、浊度、叶绿素、磷酸盐、总氮、总磷等参数进行不间断监测,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为环保、海洋渔业、旅游等部门及时准确掌握海域环境变化提供在线监测和大数据服务。”山东深海海洋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监测指标不仅包括海洋理化指标、生物指标和营养盐指标,并可扩展气象、波浪、海流及海洋污染因子等监测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海洋生态环境从状态监测到过程监管、从现状监测到提前预警的转变。
从整体来看,在新发展理念统领下,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治理加速从传统模式向创新发展转变,在新趋势、新格局中,烟台也迎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当下,烟台正以全球领先、全国前列、北方领跑和半岛一体为立足点,以全域“五色”生态建设为城市振兴新动能,加快打造经济产业低碳循环、陆海生态自然和谐、人居环境健康宜居、治理体系现代高效的美丽城市典范。
在顶层设计上,今年10月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要构建“一带、两湾、三海域、五岛群”的全省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其中,“五岛群”即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和滨州五大岛群,加强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保护修复,建立分类管控体系,完善海岛基础设施。
《美丽烟台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1-2035年)》谋划了以“五色战略”体系为中心的美丽烟台建设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其中,“蓝+战略”围绕美丽蓝色海湾目标,明确了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等措施和路径。《烟台市海岸带保护和利用条例》《烟台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烟台市入海排污口管理办法》《烟台市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逐步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在创新实践上,烟台以入海排污口整治为抓手,做好陆源污染防治,全面排查摸清入海排污口底数,对5000多个入海排污口按照‘一口一策’实施科学分类整治,入海排污口规范化“分级分类管理”新模式入选国务院自贸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案例。
同时,常态化推进湾长制、组织开展净滩行动,采用无人机和人工排查方式,加强对岸线岸滩海洋垃圾、污水直排等问题的排查,今年以来,累计排查整治问题1600多处,清理岸滩垃圾、浒苔绿藻等3万多吨。海洋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市民群众临海亲海体验感大为改善。
向海图强,挺进深蓝,守好“经略海洋”蔚蓝底色,绘就“美丽烟台”时代画卷,既有清晰的战略布局,又有脚踏实地的创新实践,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烟台未来可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