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海洋 向海图强

2024-02-18 10:19:49 来源: 《人民政协报》 作者:

  拥有3500多公里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山东,坚持陆海统筹,奋力向海图强,海洋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蓝色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底色。

  “山东蓝色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持续攀升,但作为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的海洋大省,山东在海陆协同发展领域还面临不少挑战。”在近期召开的山东省政协全会期间,省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魏志强建议,推进海源陆用,推动海陆经济双线高质量发展;推动海需陆供,拓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广度和深度;推动海网陆延,完善海陆数据物流高效衔接双通路;推动海数陆算,加快海洋大数据价值挖掘与应用。

  “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保障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需做出系统规划、陆海统筹、山海共济等举措,全面推进山东省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李克文表示,要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保护海洋环境,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产教研融合,培养海洋领域高端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相互促进。

  “从顶层设计上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加快海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省内优势的工业体系,构建覆盖山东省各海域、陆海统筹的观测网络,从而整合各类海洋信息资源,实现海洋信息资源的智慧应用。”李克文建议,加快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海洋信息化平台。

  “‘蓝色粮仓’建设是海洋农业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省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文琪看来,山东在“蓝色粮仓”种业工程、优质苗种推广、养殖空间的深远海拓展、渔业资源恢复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但也面临养殖品种单一、良种匮乏、养殖模式追求短平快粗放等问题,损害渔业的“碳汇”功能,制约了“蓝色粮仓”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王文琪建议,山东应优化养殖品种和渔业生产结构,通过陆海统筹,科学选定和增加海洋碳汇生物种类,如贝、藻、固碳微藻等大规模培养与鱼虾参多层次立体化生态养殖格局,提升名优特品种养殖比例,提高海洋生物碳泵效率,促进大气中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溶解到海水里,建设能够提升海洋固碳、扩增海洋碳汇的“蓝色粮仓”;开拓离岸养殖空间,释放近岸养殖压力,积极研发和提升“离岸蓝色粮仓”的养殖技术和装备水平,从保护、治理与修复等方面综合施治,缓解沿海开发获取短期效益与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

初审编辑:李燕玲

责任编辑:刘乐斌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