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湾”再现水清岸绿

2017-08-22 16:26:00 来源: 中国海洋报 作者:

    今年8月的一天,一场大雨过后的青岛胶州湾畔海风习习、碧波荡漾,在此栖息的白鹭、杓鹬和大滨鹬等多种野生鸟类,或低飞,或高翔,让人赏心悦目。

  胶州湾被青岛人称作“母亲湾”。湾内港口航运、滨海旅游、渔业生产、海盐及盐化工等产业发达;环湾陆域聚集着海洋科研、海洋高新产业、海洋生物化工等众多蓝色产业。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胶州湾近岸海域开发步伐加快,大量的用海需求与有限的海域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海湾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010年,青岛启动胶州湾海洋生态综合整治行动,以地方立法形式对海湾实施有史以来最严格的保护。同时,严格规范用海项目,实施退池还海等措施。如今,胶州湾海域由2010年的346.3平方公里增至370.6平方公里,优良水质占比由46.4%升至72.1%,生物多样性也得以有效恢复。去年8月,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获批。

  退养还海“麻子脸”不见了

  胶州湾位于黄海中部、山东半岛南岸、青岛市境内,是以团岛湾头与薛家岛脚子石连线为界的半封闭海湾。湾状近似喇叭形,湾口最窄处宽2.5公里,南北长约33公里。胶州湾海岸线(保护控制线)长度为203.8公里,围合海域面积370.6平方公里。

  胶州湾东侧,青岛市北区的一片海域,被当地百姓称为青岛的“后海”。记者看到,这里海水碧蓝,多艘渔船有序停泊在岸边。而2年前,这片海域却是养殖设施林立,放眼望去,养殖筏架的浮球密密麻麻,市民称这片海为“麻子脸”。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胶州湾兴起了筏架养殖。海底是养殖户打下的无数木桩,海面是数不清的浮球。“以前都用筏架养殖海产品,海水水质越来越坏。”养殖户王永才说。

  中科院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张光涛告诉记者,他从事胶州湾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十余年了,每个月都和同事一起出海,对胶州湾的海水、生物等进行监测。“虽然筏架养殖丰富了市民的餐桌,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但筏架养殖的泛滥,阻碍了湾内水体的交换,也严重影响了航道安全。”张光涛说。

  2015年,青岛开始清理整治胶州湾的养殖设施,普查湾内所有网箱养殖的性质、用途、使用年限等。对未经审批的私建网箱无条件拆除;对使用到期的不再延长年限,并回收拆除;对未到使用期的,与养殖户协商达成回收拆除协议,给予适当补偿。先后拆除网箱4万多个,清理恢复海域1400亩,发放补偿金近5000万元。

  海参养殖户孙福田说:“拆除筏式养殖设施、退养还海,极大地减小了湾内的养殖密度,基本恢复了胶州湾的本来面貌,这事儿我举双手赞成!”

  划定红线严控围填海规模

  资料显示,1928年的胶州湾海域面积约为560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滩涂围垦养殖、港口开发、建设公路及临港工程等,使得围填海规模越来越大。2006年,胶州湾海域面积减至362.4平方公里。

  记者在胶州市跃进河河滨公园看到,昔日的“垃圾河”现在成了公园。“我每天都沿着整修一新的河堤走几圈,晚上,这里是跳广场舞的好去处。”65岁的胶州市民王大爷高兴地说。

  这得益于青岛划定了严格的围填海控制“红线”。

  2010年,青岛开始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切实加强对胶州湾海域、岸线、海岛等资源的保护。2012年,《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出台,对胶州湾设置生态“红线”,明确规定胶州湾保护控制线的界址。控制线范围内,严禁任何围填海行为,以及与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无关的各类建设。

  2014年9月1日,《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胶州湾实施最严格的保护。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于成璞介绍,近年来,通过全面梳理胶州湾内各类围填海项目,清理了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内不符合要求的4个填海项目,拆除了已建成的围海堤坝、挡潮闸、桥梁等,并进行了清淤、景观建设等,恢复了该海域的原貌。

  目前,胶州湾海域面积逐年递减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围填海规模由“十一五”的11.2平方公里减少到“十二五”的2.3平方公里。

  “蓝色海湾”还原岸线自然面貌

  在位于胶州湾西侧的西海岸新区薛家岛街道,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快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该辖区已拆除沿海违法建筑物和养殖池28万平方米。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协调,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中央海岛与海域保护资金近2.5亿元,组织实施胶州湾岸线的整治修复。去年底,青岛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获批,高新区、西海岸新区部分岸线整治等项目开始实施。

  “以前,为了发展经济,在岸线上搞养殖、发展工业,占用了大量海岸线。但是,一些岸线的开发是无序的,破坏了海洋资源和环境。”青岛西海岸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加强岸线生态保护,打造蓝色海湾岸线保护和开发示范平台,西海岸新区自2016年启动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确定了“拆违建、清岸线、调项目、修慢道、植绿化、保文化”6大任务,对282公里岸线的海滩、海湾、礁石、岛屿等海洋资源进行生态保护和开发,严查占礁等违法行为,拆除违法养殖池和养殖大棚、私搭建筑,治理岸线污染(工业及生活污水污染),清除沿岸违规倾倒的垃圾和废弃物。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坚持生态保护和修复整治并重,严格保护岸线各类资源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通过人工补砂、植被固砂、退养还滩等修复受损岸滩,还原岸线自然面貌、保护近岸自然风貌和历史文脉,充分发挥岸线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海滨全域旅游体验区和度假休闲目的地。”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到2020年,青岛将实现海湾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水质优良比例稳步提高,海湾经济社会功能与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协调,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目标。”胶州湾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毕玉广信心满满。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腾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