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十三五”成就巡礼:海洋牧场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 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2020-12-18 11:4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新闻发布会现场

  

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李传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艳 汤淼 陈晓 烟台报道

  12月10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布“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大市建设情况。发布会上,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李传强就烟台市在未来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的规划和布局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介绍,烟台市通过高标准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高科技支撑海洋牧场体系、高水平建立海洋牧场管理体制机制、高效益获取海洋牧场运营成果,推进海洋牧场向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快打造山东海洋牧场综合试点烟台先行先试区。

  坚持规划引领,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烟台市规划海上养殖区、海水滩涂及陆地养殖区共43.7万公顷,按照“带为线、群为珠、线穿珠”的思路,示范推广“海工+牧场”联动模式、“陆海接力”兼容模式、“大渔带小渔”共享模式等三大模式,打造纵贯南北、分布东西的海洋牧场产业框架结构。

  强化全产业链打造,将海洋牧场产业涉及的水产种业、海水增养殖业、海工装备、水产品精深加工等55家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纳入雁阵型集群,推动烟台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成为全省现代海洋产业三大集群之一。

  近年来,全市已累积投入海洋牧场专项建设资金1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00亿元,全市现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处,其中国家级14处,占全国总数1/8,数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场总面积达到110万亩,海洋牧场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

  以海洋牧场为载体,将水产养殖、精深加工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加快海洋渔业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转变。2019年,全市渔业总产值突破1117亿元,海洋渔业三次产业结构为30:41:29,其中休闲渔业等第三产业产值325亿元,增长13%。

  坚持示范带动,推动产业向工程化方向发展

  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将现代化海洋牧建设工作列入全市百项重点工作中的30项“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全面开展“4带、10点、100箱”海洋牧场示范工程,将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嫁接到渔业领域,提高海洋牧场装备化、工程化水平,助力海洋渔业走向深远海。

  全市已建成海洋牧场平台16座、深水智能大网箱6座,大型智能深远海渔业装备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海洋牧场工作典型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渔业局推广,并入围商务部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评选。

  投资3亿元按照国内一流的标准集中打造长岛弘祥、莱州明波、海阳富瀚等10大海洋牧场重点示范项目,目前已建成9个,计划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其中,中集来福士自主研发设计的深远海智能化网箱“长鲸1号”在长岛投产,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和五个全国第一,成为引领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的示范工程;“耕海1号”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体以“蓝色粮仓+蓝色文旅”的模式为烟台市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丰富了新业态;“长渔1号”深远海智能化大网箱平台在长岛南隍城海域落户,独创的“自升式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钢制浮式网箱”养殖模式,操作更加智能,产品更加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积极引入资金雄厚、运营规范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海洋牧场建设,探索组建海洋牧场集团,通过工程化、标准化生产,推动海洋海洋牧场从“分散经营”向“集团化运作”转变。注资8亿元成立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实施“百箱计划”,规划投放深海大网箱100个,总养殖水体达到500万方,100个深海大网箱建成后,烟台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海洋渔业规模化养殖基地,预计年产量达10万吨、产值66亿元。青岛国信、齐鲁交通已出资数亿元参股东方海洋和长岛佳益,中交集团、国电投、中广核等央企500强也纷纷到烟台开展调研考察,积极推进洽淡合作。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搭建海洋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用好信息手段,打造“智慧牧场”。投入资金1亿多元,实施23个海洋牧场观测网项目,将5G技术与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深水智能网箱等装备深度融合,基本实现海洋牧场“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

  由中集蓝研发的“九仙云”海洋渔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存储数据已达50T,在装备智能运维、环境状态预警、养殖环境评估、渔业专家系统等方向实现大数据计算。

  先后成功举办烟台市海洋牧场发展论坛、烟台海洋牧场产品博览会;利用好10亿元的经略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借助81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补齐科技短板,扶持企业壮大规模、健康发展。

  利用海洋大数据开发海洋牧场风浪指数保险,长岛海洋牧场“保险+信贷”项目入围农业农村部2019年金融支农创新项目政府采购清单,是全国唯一获批的海洋牧场类保险项目,全国首单海洋牧场保险在烟台签订,已累计赔付超过670万元。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全力打好渤海攻坚战养殖污染防控,腾退、拆除近岸筏式养殖区20余万亩,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开展海水养殖污染控制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海洋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显著加强。

  每年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亿单位以上,2020年全国放鱼日主会场活动在烟台市成功举办;2019年,全市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达到94%,重点牧场区的渔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全市海洋牧场示范区投礁规模突破350万空方,投礁区基础生产力提升64%,生物量增长5.3倍,海珍品底播增殖、贝藻立体养殖等生态渔业养殖面积发展到60万亩,产值突破100亿元。130余家重点渔业企业纳入市级水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开具食用水产品合格证438张,附证销售产品425吨。

  重点推进“蓝色种业硅谷”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8处,保护区面积25643公顷;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21个,其中国家级7个;年培育各类水产苗种3500亿单位,产值26亿元,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健康苗种供应基地。

  下一步,烟台市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推进全市渔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创新“海工+牧场”“陆海接力”“大渔带小渔”绿色健康养殖三大模式,将水产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加快海洋渔业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转变。实施智慧海洋牧场示范工程,完善海洋牧场在线监测网络,搭建海洋牧场大数据平台,建设海洋牧场动态监测系统。稳步扩大增殖放流规模,打造鱼、虾、贝等多营养层级协调发展的增殖放流新格局。计划到2025年,省级以上海洋牧场数量达到60处,海洋牧场建设面积达到200万亩。

责编:姜镛


审签: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