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洁
“十三五”期间山东将加快“海上粮仓”建设,预计到2020年,山东全省的水产品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
大众网济南1月15日讯
水产品产量第一,但附加值不高
王守信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近1/5,是海洋大省、渔业大省,但还不是强省。2014年我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7.3:46.7:46.0,与广东、上海、浙江等省相比,海洋三产比重相对较低,上海、浙江、广东海洋三产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50%,其中上海更是达到62.9%。我省水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但多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海洋与渔业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体系滞后,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域生态环境安全、涉外渔业安全是难啃的硬骨头。
海洋经济所占比重仍需提高
山东省海洋科研和产业实力强,渔业总体实力居全国首位,这是我省一大优势。但从2010年到2014年来看,海洋经济占我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8%左右,而广东、浙江两省比重均稳步提高,2014年上海市海洋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4%。在海洋主要产业中,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与沿海其他省市还有差距,广东的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值2013年超过我省,“十二五”前四年均增速高达60.5%,而我省为14.6%;2014年广东的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高于我省1436亿元,是我省海洋生产总值低于广东的主要原因。
从渔业产业看,山东省多数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但渔业流通和服务业、渔业工业和建筑业、养殖产量、捕捞产量、远洋渔业产量、水产品进出口、水产养殖面积等方面不如其他省,淡水渔业产量居全国第6位,渔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第8位。“这些说明我省这方面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如果不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那么这些优势就可能相对弱化,被别人赶超,甚至差距越来越大。”
近海捕捞连续4年“负增长”,转型迫在眉睫
此外,山东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近海捕捞产量已连续4年负增长。内陆旱情严重,去年全省中型水库几乎全年禁渔。远洋渔业发展空间受限,入渔成本和难度增加。水产品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突出。
我省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仅为33.3%,优质岸线利用已近极限。局部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入海排污口水质达标率仍然较低,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也接近上限。王守信说,全省海洋与渔业资源环境“两根弦”越绷越紧,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今后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海洋与渔业管理存在“短板”
王守信说,当前,我省海洋与渔业仍存在管理能力弱、水产品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的问题。“十三五”期间,不动产统一登记、海域海岛审批权下放等,如何进一步管好海域海岛需要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预报减灾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监测手段不强,服务产品形式单一。涉渔“三无”船舶、船证不符、“绝户网”等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休闲渔船管理需要创新。海洋监察执法难、处罚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执法效果。
此外,渔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存在脱节问题,全产业链还未形成,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同时,海洋与渔业文化挖掘、品牌打造、智库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仍很薄弱,也是山东亟待解决的短板问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洁
山东海洋经济增速高达10% 背后却有四大“隐忧”
山东海洋经济增速高达10% 背后却有四大“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