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1月16日至17日在烟台举办的东北亚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论坛上获悉,2016年,烟台海洋生产总值1730亿元,占全市GDP的25%。海洋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已成为助力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烟台市力争到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300亿元。
2016年,烟台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由5年前的15:45:40调整优化为10:48:41。全市现有各类海洋科技创新平台81个,涉海科研院所和高校9家,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级以上产业联盟3个,海洋科技工程技术人员5000多人,海洋领域科技成果1000余项。涉海上市公司12家,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21家。
5年来,烟台市共承担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67个,其中,财政投入4.6亿元,引导社会投入近50亿元,落实创新涉海发明专利205项,成果转化40项,带动全市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预计2017年全市海洋高端装备和海洋生物产业实现产值可达700亿元,占全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的1/5。
烟台目前已成为是全国最大的海上深水油气平台建造基地。中集集团、杰瑞石油、中柏京鲁等重点企业的海工装备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5年来,国内交付半潜钻井平台总量的80%出自烟台,海工装备核心产品国产化率从10%提升到60%;中集“蓝鲸1号”承担国之重任,实现了我国可燃冰开采领域零突破,是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代表着全球海洋工程领域的最高水平。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海洋药物和功能食品为主的海洋生物产业链。在产业链的源头,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打造现代化高效健康养殖模式。14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3个出自烟台,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3处,致力打造全国“水产种业硅谷”。
下一步,烟台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和海水利用业三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1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3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0%以上,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对海洋强省乃至海洋强国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