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刘乐斌
审签:李燕玲
青岛在推动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海洋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不断建立发展优势,并将于2025年1月举办“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国际大会。
“海洋十年”,即“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是近年来联合国发起的最重要的海洋倡议,被称为第三个千年伊始、“一生一次”的全球顶层海洋科技倡议,其愿景是“构建我们所需要的科学,打造我们所希望的海洋”,深受国际社会普遍重视,将对海洋科学发展和全球海洋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海洋十年”的使命、愿景与我国倡导的“海洋命运共同体”高度契合,自“海洋十年”提出伊始,我国就深入参与其中,青岛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方案编制等方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一所”)副所长、欧洲科学院院士乔方利连续当选为“海洋十年”规划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专家,为“海洋十年”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全球协调机制的建立作着积极贡献。
在打造平台方面,我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平台落地青岛,亚洲唯一的“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在青岛启用。两大平台的启用,成为推动我国海洋发展成果不断走向世界的重要抓手。青岛成为我国更大力度参与“海洋十年”的一个支点。
在实施项目方面,“海洋十年”包括大科学计划、项目、活动和捐助四类行动。目前,我国共获批五项大科学计划,其中两项由驻青科研机构牵头发起。
纵观国内,青岛是参与“海洋十年”程度最深的一座城市,俨然是我国参与“海洋十年”的一个中心。纵观国外,青岛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力,如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所言,青岛已经成为“海洋十年”的国际中心。
把青岛出类拔萃的海洋资源利用好
科学认识海洋是实现海洋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加强基础性、应用性和前沿性海洋科学研究,将海洋科技创新与综合治理深度结合,推动形成变革性的海洋科学解决方案,促进海洋、气候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正是开展“海洋十年”的初衷。
“青岛独一无二的资源是什么?我们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超算大科学装置区。”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魏志强说,整体来看,青岛的超算大科学装置速度最快、架构最全,这是青岛独有的优势。在海洋领域,青岛有能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算力高地。拥有超强算力,青岛就可以发展海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建设海洋领域的深蓝大脑,也就是海洋GPT。
魏志强补充说,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超3600米,是人类发展的立体空间。认知海洋、经略海洋,需要对海洋“看得清、道得明、报得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构建全球海洋物联网络。目前,中国海洋大学正联合国内相关单位加快布局发展“海洋物联”等工作。以推进落实“海洋十年”倡议为契机,如何促进全球海洋观测和数据收集共享,推动形成“国际蓝色伙伴计划”,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合作点和切入点。
科学认识海洋,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通过浮标、卫星等手段开展观测;二是通过计算机开展海洋环境的模拟与预测。提高海洋模拟与预测的精度,国内外一直在探索中,而青岛已经形成优势。
最重要的代表成果是,“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在青岛启用。这是目前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批准设立的六个“海洋十年”协作中心之一,也是亚洲唯一获批的协作中心。经过二十年努力,乔方利带领团队构建了国际上首个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发展出首个包含海浪的地球系统模式,将海洋模拟与预报误差减少了80%以上。美欧权威专家评估结果显示,该气候模式的综合模拟能力排名世界首位。
这是青岛出类拔萃的又一个海洋资源。“当前,国际科学界面临着海洋、台风与气候预测共性偏差巨大的严峻挑战。基于发展基础,我们还牵头发起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大科学计划,推动海洋与气候预报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乔方利说,与此同时,他们已研制出多个型号的具备低成本、高精度、智能型优势的GNSS浮标,该浮标将在“海洋十年”框架下积极在全球推广应用,2030年有望将目前每300公里一个观测浮标提升到每60公里一个新型浮标,这个雄心勃勃的“3060观测目标”将可以实现海洋观测的第四次革命。
科学认识海洋,青岛具有发展基础和优势。在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上,“海洋十年”国际海洋场景创新合作中心揭牌成立,链接全球创新创业者和海洋科技企业,凝聚优质要素,助力供需对接,将为海洋发展提供新活力。
构建更为紧密的蓝色伙伴关系
推动“海洋十年”发展,解决全球性海洋问题,离不开世界各国开展海洋交流与合作。专家认为,构建更为紧密的蓝色伙伴关系,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是青岛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中国前驻韩国大使邱国洪表示,当前,我国从政府层面先后与葡萄牙、莫桑比克等国家以及欧盟签署了政府间的合作文件。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与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近40个国家签署了发展蓝色经济相关的合作协议,在海洋空间规划、海洋信息系统建设、海洋制度管理、海洋生态保护、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了深入有效的务实合作。
“在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方面,青岛既要放眼世界,也要突出重点,重点放在和青岛隔海相望的日本和韩国。中、日、韩三国在整个东亚地区经济总量占到了90%左右,又都是海洋大国,三方的合作空间很大,未来可能成长为世界经济最有魅力的增长极。”邱国洪建议,青岛以中日韩合作机制(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为纽带,争取新设立一个蓝色经济发展论坛,由三国轮流定期举办相关活动,推动中日韩三国建立事实上的蓝色伙伴关系,共促东亚蓝色经济发展。
如何通过构建更为紧密的蓝色伙伴关系,不断建立海洋发展优势,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海洋空间规划研究院院长潘新春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建议,青岛在构建海洋产业“金字塔”体系时,要坚持陆海统筹,产业链要在精不在全。具体而言,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产业要聚焦高端制造,推动产业迭代升级,例如,钛合金产业凭借高技术、高附加值,毛利率接近45%,远高于铝合金产业;中游装备制造要聚焦深海远洋,如开发油气矿产、生物资源、可再生能源、海水资源、深海储藏与感知技术等,进一步提高相关装备自主配套水平;下游应用市场要聚焦设计、总包等服务,打造青岛品牌,力争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实施“海洋十年”,不是一地一域之事,涉及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治理等课题,任重道远。在推动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海洋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青岛拓展、深化海洋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大有可为。
责编:刘乐斌
审签:李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