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山东海洋故事——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筑牢蓝色安全屏障

2025-03-24 10:04:27 来源: 大众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者按】依海而立,向海图强!海岸线占到全国近六分之一的山东,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都在海洋。建设海洋强省的道路上,留下了无数齐鲁海洋工作者的奋斗身影。近期,山东省海洋局与大众日报联合推出专题采访《讲述山东海洋故事》,聚焦山东海洋高质量发展和海洋人物及团队,讲述山东海洋故事。本期采访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

  【团队介绍】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于2015年设立,2016年正式组建成立,隶属于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主要承担全省的海洋环境、海洋灾害预警报工作,以及重大海洋灾害调查评估、海洋灾害承灾体调查工作。同时,还负责研究分析海洋灾情,建设和运行维护海洋减灾平台,以及提供海洋灾害和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技术保障。中心主要负责全省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全省海洋观测网建设、海洋精细化预警报服务、海洋防灾减灾风险防控与决策支撑、全省海洋综合治理与海域海岛技术支撑等工作。

  浩瀚又神秘的海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宝藏,也暗含着诸多风险挑战。

  “山东是海洋大省,风暴潮、海浪、海啸等海洋灾害时有发生,威胁着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主任高翔介绍,为了保障海洋安全,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应运而生,承担起全省的海洋环境、海洋灾害预警报、重大海洋灾害调查评估、海洋灾害承灾体调查等工作,为守护蓝色安全筑起了坚实屏障。

  科学减灾,技术先行。海洋观测站、浮标、志愿船、无人机和应急观测系统……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布设的这些观测设备,共同形成了一张立体海洋观测网,实时采集海洋数据,为预报模型提供了准确的数据输入,大大提升了海洋灾害预报精度。

  “随着海洋观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的进步和应用,现在已经实现海洋环境实时监测,并且能够预测风暴潮、海浪等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中心副主任陈璐说,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每日制作全省沿海7市海洋预报产品,及时制作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同时,整合省、市、县三级海洋预报减灾力量,与东营垦利共建海洋预警预报精细化服务示范区,摸索开展延长和加密预报时效、小区域专项预报和灾害实况速报等工作,并在全省推广相关典型做法,带动全省海洋预报整体能力提升。

  灾害来临前,预警信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覆盖到所有受影响区域?从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体,到现在的网站、公众号、新浪微博、抖音……不断拓展的海洋预报发布渠道,让预警信息传达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特别是在风暴潮等紧急情况下,我们会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公众。”中心副主任吴志宏说,截至目前,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已累计发布各类海洋预警报信息近10万条,为维护滨海活动正常秩序提供了保障。

  2020年至2022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在普查全面推进阶段,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积极开展调研摸底、组建普查技术队伍、编制普查方案、落实任务分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及质量控制服务。通过全省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初步摸清了山东省沿海各市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和海平面上升的灾害风险现状,排查了主要海洋灾害隐患,划定了全省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如今,普查数据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为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我省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水平全面提升。

  去年7月,省海洋局发布了《2023年山东省海洋灾害公报》,这份山东首次发布的年度《公报》,凝结了中心公报编制团队的心血。“首次编制没有经验可循,但我们依然凭借多年工作积累以及数据信息储备,保质保量完成了《公报》的设计、编写以及校对工作,确保省局按时向社会公众完成《公报》发布工作。”吴志宏介绍,《公报》的发布有利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我省海洋灾害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海洋灾害的影响,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建设海洋强省,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是一门必修课。”高翔表示,随着海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推进,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山东乃至全国海洋安全保驾护航。

责编:展宝蕊


审签:李燕玲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