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刘乐斌
审签:李燕玲
【编者按】依海而立,向海图强!海岸线占到全国近六分之一的山东,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都在海洋。建设海洋强省的道路上,留下了无数齐鲁海洋工作者的奋斗身影。近期,山东省海洋局与大众日报联合推出专题采访《讲述山东海洋故事》,聚焦山东海洋高质量发展和海洋人物,讲述山东海洋故事。本期采访嘉宾为山东海事局船员考试中心船员考官、原山东海事局指挥中心(通航处)值班主任钱志林。
【人物档案】钱志林,资深远洋船长,高级工程师,中级海事调查官,山东省渔业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山东海事局指挥中心(通航处)值班主任,长期主管商渔船碰撞防范、海上台风防抗、海上搜寻救助协调等工作。现任山东海事局船员考试中心船员考官。获中国海警局通报嘉奖1次,2022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称号。
打击海上违法行为、整治优化通航秩序、提升船员安全意识……十余年来,钱志林的巡航足迹遍布沿海7市,以始终如一的默默坚守,护卫着山东近16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安全稳定。
“海上违法违规行为并不会因为恶劣天气而减少。”回顾自己的从业生涯,有这样一次巡航经历令钱志林记忆尤深。2021年6月,海事、渔政、海警三家原计划开展一次联合巡航执法,钱志林所在船只作为旗舰担任巡航指挥首先离开码头。然而当船只开赴外海时,因海上风浪太大,参与巡航的兄弟船艇刚出港口防波堤就坚持不住了,只能掉头回港,仅留旗舰船顶着风浪,独自完成全部巡航计划。
“虽然在船上站立都很困难,甚至呕吐不断,但我们自始至终牢记巡航使命,坚守在巡查最前线,并查获多艘船舶涉嫌私自篡改AIS数据等违法违规线索6条。”说起这次经历,钱志林一脸自豪。经过这次巡航,钱志林深刻认识到,巡航不能仅在晴天无风无浪时开展,恶劣天气下更不能松懈,不能给违法分子可乘之机。粗略估算下来,自2011年以来,钱志林已参加海上巡航执法30余次,其中防范商渔船碰撞专项行动累计巡航里程约300海里,海上巡航时间约230小时,重点海域还多次巡航。
防范商渔船碰撞是维护海上安全的重点工作之一。“与陆地交通类似,海上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遵守海上交通规则,违反海上交通秩序,主要是商渔船违反海上通航作业秩序。”钱志林介绍,一方面,山东海上通航环境复杂,商船航路与渔船作业区交叉重叠,导致单位海域面积船只密度大;另一方面,渔船装备普遍比较落后,存在通信导航设备配置不全或不认真使用等问题,给商渔船员沟通造成了物理障碍。“此外,渔船船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年龄普遍偏大,规则意识不强、语言沟通障碍、通信导航设备不熟悉等因素叠加,加大了商渔船碰撞的潜在风险。”
如何破解该难题?标本兼治,一体推进——这是钱志林和同事们在常年工作中摸索出来的应对之策。“治标就是整治优化通航秩序,治本就是提升海上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航海技能。”钱志林说。
为整治优化通航秩序,海事、渔政、海警、工信、交通等多家建立起联合共管机制,对海上船舶通航秩序、无线电通信秩序等共同监督管理,实现一次联合执法,整治多种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维护海上安全形势。粗略统计,自2010年以来,山东海事局已协调组织山东省级职能部门开展海域联合巡航38次,搜索发现各类违法违规线索150余条。
“经过认真分析商渔船碰撞发生的内在规律,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钱志林说,他们划定并公布了39个商渔船碰撞高风险区,便于船只提高警惕以及海事值班人员重点巡查。针对夜间商渔船碰撞事故高发的现象,推行船舶点验制度,该项制度已在海事系统推广开来,日均点验船舶百余艘次。经过综合施策,商渔船碰撞事故年发生数量从2011年的17起降到2024年的全年无事故。
与此同时,钱志林利用一切机会积极投身到宣传教育中。他每年都到渔村码头等渔民集中点讲课,在船员培训考试等船员集中场所宣讲,还结合“考官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宣传教育,目前他已开展现场与船员面对面的宣传教育26次,累计与3000余人次在现场分享自己航海生涯安全经验。“船员们积极互动、认真回答问题的态度、诚挚的掌声等让我认识到,船员对海上安全知识是渴盼的,这鼓励我去开展更多的宣教活动。”钱志林表示。
“当今时代背景下,维护海上安全既要靠传统人力,也要靠技术支撑。”钱志林建议,在开展海上交通安全监管、海上搜救能力建设、海上防污染监控等工作中,要强化技术赋能,探索AI融合利用,比如引入AI值守监控,开展AI搜救大模型研究、AI远程监控研究等,借助科技之力夯实海上安全屏障。
责编:刘乐斌
审签:李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