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意识进社区丨走进东营市东凯社区

2025-07-23 10:58:01 来源:  作者:

海报新闻记者 刘乐斌 通讯员  韩颖 东营报道

7月17日,由山东省海洋局主办,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承办的海洋意识进社区活动走进东营市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社区。本期活动邀请到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山东省海洋知识宣讲人吴莹莹担任主讲人,为社区居民及青少年带来《贝有故事》专题科普讲座。

活动中,吴莹莹首先揭开贝壳的“远古密码”。早在5亿年前,贝壳已成为海洋居民,比恐龙早1.7亿年出现的菊石便是。其化石不仅记录了4亿年的演化史,更成为地质变迁的见证——西藏珠峰地区的侏罗纪菊石化石,印证了2亿年前这里曾是古喜马拉雅海,地壳运动让海底升为高山。贝壳的人文印记同样深厚。从北京山顶洞人用打孔贝壳作装饰,到春秋战国时期普及的贝饰,再到青岛、大连等地的特色贝雕,贝壳的美学价值贯穿古今。秦汉兴起的螺钿工艺更将其用于漆器、家具、乐器,现代贝壳珠宝则延续着这份海洋馈赠的璀璨。 此外,贝壳曾因天然单位明确、便于携带等特性成为古代货币。 实用价值方面,贝壳在传统中药中是石决明、海蛤壳等药材的来源;现代科技中,贝壳粉可作药物载体,甚至能合成人工骨骼。

在贝壳的学问环节,吴莹莹讲解到海洋贝类属于软体动物,根据身体构造的不同,现生种类通常被划分为7个纲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腹足纲、双壳纲和头足纲。通过展示多板纲、腹足纲、双壳纲、头足纲动物形态结构示意图,让居民们直观地了解到不同种类海洋贝类的独特形态,还详细讲解了各类海洋贝类的鉴定方法,现场居民纷纷表示大开眼界。最令人称奇的是贝壳蕴含的仿生智慧。鹦鹉螺通过调节体内小室的气体与水分实现浮沉,这一原理启发美国科学家制造出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被誉为“打开核潜艇的钥匙”。珍珠母(贝壳珍珠层)韧性惊人,其仿生材料被用于制造坚韧的玻璃—丙烯酸复合材料;贝壳纹路的“加强筋”结构,让仿生安全头盔强度提升30%,彰显海洋生物对科技创新的启发。

活动中吴莹莹表示:“贝壳是海洋与人类共生的见证,希望通过科普来培养大家的海洋意识。”居民们也纷纷感悟,守护海洋生物,就是守护地球的过去与未来。


责编:刘乐斌


审签: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