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刘乐斌
审签:
海报新闻记者 刘乐斌 通讯员 韩颖 泰安报道
7月26日,由山东省海洋局主办,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承办的海洋意识进社区活动走进泰安市宁阳县文庙街道梧桐里社区。本期活动邀请到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山东省海洋知识宣讲人邹琰担任主讲人,为社区居民及青少年带来《螃蟹的奇妙世界》专题科普讲座。
讲座开始,邹琰以趣味猜字谜开场,大闸蟹、帝王蟹、招潮蟹等十余种螃蟹名称引发居民及青少年踊跃参与。据介绍,世界上的蟹类约有4700种,我国就占800种,其种类之丰富令人惊叹。
在“螃蟹的进化与分类”环节,邹琰揭秘了螃蟹的“成功密码”:早在侏罗纪早期,螃蟹的祖先就已出现在地球,经过5000年“蟹化”过程,它们将身体扁平化为宽扁形态,腹部折叠隐藏于头胸甲下,形成了如今的独特模样。不过,并非所有“蟹形生物”都是真蟹,有些是为适应环境独立进化出相似特征的“远亲”。
谈及螃蟹的生长,邹琰展示了其从受精卵到成蟹的完整生命周期。“螃蟹一生要脱壳18次,每次脱壳都是‘重生’。”邹琰特别提到,像大闸蟹这样的种类,一生需经历两次洄游,既为淡水成长,也为海中繁殖。而1300种淡水蟹能直接孵化幼蟹,却因数量稀少,部分如横琴粤溪蟹已不足500只,亟待保护。讲座中还解密了“螃蟹为什么煮熟会变红”——其外骨骼中的虾红素耐高温,其他色素遇热分解后,红色便显现出来。至于大家爱吃的蟹黄、蟹膏,邹琰提醒“高胆固醇需适量食用”。
从文化角度看,螃蟹更是承载着丰富内涵。相传夏禹时期,巴解敢为天下先品尝“夹人虫”,“蟹”字由此而来;唐宋文人多有咏蟹诗句,苏轼“左手持蟹螯”的豪情流传至今;而“二甲传胪”的寓意,更让螃蟹成为吉祥象征。
然而,螃蟹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过度捕捞导致青岛会场梭子蟹濒临绝迹,栖息地破坏、种质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活动最后,邹琰呼吁居民及青少年从节约用水、做好垃圾分类、减少塑料使用等小事做起,共同守护螃蟹的家园。
此次活动通过趣味科普,让居民们及青少年在了解螃蟹奥秘的同时,深化了海洋生态保护意识,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区氛围注入了新活力。
责编:刘乐斌
审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