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展宝蕊
审签:李燕玲
海报新闻记者 刘乐斌 通讯员 韩颖 报道
8月10日,由山东省海洋局主办,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承办的海洋意识进基地活动走进“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本期活动邀请到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知识宣讲人陈丽竹担任主讲人,为青少年带来《遨游海底世界》专题科普讲座。
海洋作为地球生命的起源地,孕育了超过20万种生物,从低等植物到高等动物,构成了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讲座中,陈丽竹重点介绍了海洋中的“明星居民”:兽中之“王”蓝鲸体型庞大,力量堪比火车头;潜水冠军抹香鲸能下潜至2200米深海;“海中智者”海豚的大脑发达,智力令人惊叹;而被称为“美人鱼”的儒艮,因母性哺育行为充满温情。
除了哺乳动物,海洋爬行动物与鱼类同样引人入胜。棱皮龟作为最大的海龟,体重可达900公斤,是国家保护动物;海蛇凭借特殊的呼吸系统,能在水下潜伏10分钟。鱼类世界更是奇妙:弹涂鱼会爬树,电鳐能发电,还有会发光、会“说话”的鱼——它们或用光芒诱捕猎物,或靠声音传递信息,为深海带来生机。
陈丽竹还系统介绍了海洋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小居民”:鲎作为与三叶虫同龄的古老生物,被称为“活化石”;虾蟹类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而软体动物种类占海洋生物的八分之一以上。棘皮动物、腔肠动物则以独特的形态著称,如海星的五辐射对称、海葵的“海中菊花”姿态,展现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在植物篇章中,陈丽竹厘清了海藻与海草的区别:海藻是低等植物,靠孢子繁殖;海草则是重返海洋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根茎叶分化,能开花结果。海草床被誉为“海底大食堂”,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海草床可容纳8万条鱼和上亿小型生物,是“生物多样性热点”。更重要的是,海草与红树林、盐沼构成“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在固碳、减缓海洋酸化、净化水质等方面作用显著,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然而,海洋正面临垃圾污染、生态破坏等威胁。活动现场,陈丽竹呼吁青少年从点滴做起:拒绝一次性用品、做好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共同守护蓝色家园。同时景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海洋科普活动,让更多人成为海洋的守护者,让这片生命的摇篮永远焕发活力。
责编:展宝蕊
审签:李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