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海洋合作谱新篇

2017-05-09 17:04:00 来源: 中国海洋报 作者:
  中国和东盟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人文相通、商缘相联、利益相融。东盟是中国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重点地区,聚集了许多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重点国家、重点项目。

  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在出访东盟时。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路,既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又有中国、东盟对话合作多年来打下的坚实基础。

  互信对话 确定基本方向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同东盟国家全面恢复或建立外交关系。1997年,双方确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推进海洋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利用东盟地区论坛,探讨海洋合作,合作内容主要包括:海洋观测监测、海上搜救、海洋环境保护、海上科学研究等非传统海洋安全合作。这些议题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确定了基本方向。

  90年代,中国同部分东盟国家联合完成联合国涉海合作项目“东亚海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计划”,合作编制《东亚海可持续发展战略》。

  200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原则上同意推动海洋合作的5个发展方向,即海洋环保、海洋科学研究、海上航行和交通安全、搜寻与救助、打击跨国犯罪。

  其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双边、多边海洋领域合作。如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后的海洋防灾救灾、中越海浪与风暴潮预报合作、中马海洋科技合作协议签署、中泰海洋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等。

  2011年,中国设立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将海洋领域合作推向新高度。

  进程加快 合作层级提升

  随着2012年《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的发布,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进入加速轨道。在《框架计划》的机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分别开展了多领域的海洋合作,涉及海洋与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海洋防灾减灾、区域海洋学研究以及海洋政策与管理等方面,合作形式涵盖了友好往来、合作研究与项目、联合观测与调查、交流研讨、学位教育与培训、建立合作平台或机构等。

  2013年9月,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论坛宣言》,沿海港口城市自愿加入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10月,中国提出以东南亚为枢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李克强总理出席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提出建立“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倡议。11月,首届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论坛举行,就制订未来10年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合作计划,适时成立中国—东盟海洋科研院所合作网络等达成共识。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缅甸内比都出席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提出成立“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的倡议。中国—东盟海洋领域的合作层级迅速提升。

  国家海洋局及所属单位深度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2014年3月,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在青岛主办东盟地区论坛海上溢油区域合作研讨会,中国与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主管官员、技术专家,共同讨论如何推动东盟地区论坛成员国在海洋溢油领域合作,应对显著增长的海上溢油风险。

  2014年11月,国家海洋局申报的“中国—东盟濒危海洋物种合作研究”“东南亚海洋环境预报与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北部湾海洋和岛屿环境管理合作研究”3个项目,作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资助的项目立项。

  2015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论坛上,与会代表分享蓝色经济发展经验,讨论如何促进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的国际合作,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合作,深化海洋环保和防灾减灾合作,推进蓝色经济发展。

  2015年,“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正式启动。

  地区多边合作项目纷纷落地

  如果说高层共识为中国—东盟国家海上合作确定了基调、勾画了图景,多边论坛为中国—东盟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路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渠道,那么一个个海洋合作项目,就像一行行坚实的脚印,呈现在海丝之路上。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启动“亚洲季风暴发监测及其社会和生态系统影响”项目,参与国家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2013年5月,该项目执行孟加拉湾观测航次,获得了大量现场观测数据,对亚洲季风暴发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8月,项目暑期培训班在马来西亚举办,课程内容涵盖与季风相关的海洋、气象、生态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学员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马尔代夫、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越南、中国等多个国家。

  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共同倡议建设东南亚海洋预报示范系统。2014年,马航MH370航班失联后,该预报系统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和技术积累,无间断预报搜救海域的海浪、海流、海温等海洋环境情况,根据搜救工作研制出海域溯源模型,为搜救工作提供支持。

  “西太平洋海域海洋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是国家海洋局牵头发起的地区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已执行5个国际合作航次,调查海域为南海中南部海域和泰国湾海域。项目加强了中国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在物理海洋与气候、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与生物技术和海洋地质等领域的学术交流。

  同时,我国还积极推动建立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和减灾系统。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批准,由我国负责承建南中国海海啸预报中心。南中国海海啸预警责任区主要包括南中国海、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周边沿岸共9个国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腾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