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已至,新春在望,齐鲁大地上,一场以“海洋”为主题的发展变革,大潮涌动,蓬勃兴起。如何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山东在思考,在谋划,在行动。
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山东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等若干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前列。长期以来,得天独厚的临海之利、沿海之便,是我们在激烈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战略保障。山东发展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也在海洋。然而,相较国内外一些发达海洋经济体,我们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质量上仍有不小差距;科研力量雄厚,许多科技成果却要在省外转化。再加上三次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实现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由大到强,任重道远。进入新的时代,要向大海要资源、寻财富、求发展,更要向海洋挖潜力、要质量、求效益。从美国、日本、北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历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深挖海洋、经略海洋,制定海洋政策法规、推进海洋科技、聚焦高端海洋产业,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是助推整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为经济持续发展蓄能蕴势的一条重要途径。着眼山东长远发展,新一届省委从战略全局高度,开展海洋发展战略规划,强调要坚持陆海统筹,着力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努力推动海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这是事关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加以贯彻实施,必将不断提升山东在海洋强国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开蓝色通道,拓展蓝色空间。
向海而生,向海而兴,挖掘海洋优势和潜力,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洋思维,十分重要。今天的海洋,不光能提供“渔盐之利”“舟楫之便”,还是人们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版图上最具活力的关键领域。深化海洋资源开发,做大海洋旅游、远洋养殖,既可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又有利于缓解陆域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压力;让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加大对外合作力度,既可以带动提升对外竞争力,又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可以说,海洋资源丰厚、富矿云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海洋八面来风、通达全球,又是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载体。海洋经济,说到底是开放型经济。在陆海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亟需破题之际,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树立大统筹、大空间的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理念。跳出自身看自身,省内沿海各市、各港,要摒弃狭隘的地方利益,“破城墙、拆院墙”,握指成拳、抱团发展;站在全国看山东,向北向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都是对接互动对象,要积极推动分工协作,促进市场融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放眼世界看山东,全球都是“原料厂”“产业链”“大市场”,要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面向世界配置资源、拓展市场,形成一个国际产能合作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良性互动的开放新格局。
海洋强省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亟需实事求是摸家底、查实情,搞好战略规划。基础工作做扎实,发展才能科学有序、有条不紊。把山东省海洋经济现状、结构和布局吃准摸透,才能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拿传统海洋产业来讲,改造升级、创新发展,现有产业基础、人才储备怎么样,科研成果转化、科研项目与市场贴近性如何,等等,样样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进一步找到更加协调、更加精准的培育方式;沿海各市,发展水平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只有经过详细调查、科学论证,才能确定各自的功能与定位,进一步做好要素、资源、政策的统筹分配和利用。一些发达海洋经济体的经验表明,善于开展海洋调查,与时俱进编制规划,结合海洋资源禀赋、科技发展水平塑造特色海洋经济优势,是在海洋经济发展中保持领先的制胜法宝。全省上下要围绕海洋强省战略,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务实编制规划,既因势利导,又因地制宜,为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精准把脉、精准施策,走好海陆统筹一盘棋,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邵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