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腾
在山东,北京游客于先生一家5口,近日游览了西霞口、长青、泓泰海洋牧场。“到海边游玩不是头一回,不过这一次有着不同的体验。”于先生说,“第一次了解到海带、扇贝、鲍是如何生长的,第一次登上这样大规模的海上平台,第一次通过监测系统看到海底的海藻、鱼类。以前是观海、临海,这次是真正的亲海、游海、知海”。
这是山东海洋牧场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5年,遍布山东沿海的240多处、46万公顷的海洋牧场建设,带来了旅游业的拓展、养殖业的升级、水产品质量提升,实现了近海生态养殖、科学发展,构建了海上的“绿水青山”,也建起了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坚持生态优先 打造海上“绿水青山”
山东省近海养殖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海带、鲍、海参等品种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近海养殖的大规模扩张,导致局部海洋环境恶化、水产品质量下降,粗放的养殖方式、过度的渔业捕捞造成海水养殖收益下滑、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部分海域已经呈现“荒漠化”趋势,传统方式下的海水养殖和捕捞已经难以为继。
海洋牧场是在一定海域内,基于生态学原理营造多营养层级的海洋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开展生物资源养护和海水增养殖生产的渔场。海洋牧场应该坚持什么理念?如何建设、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守信说:“海洋牧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坚持用海与养海并举,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科学利用开发海域资源。尊重自然法则,把‘水产品自然生长’作为核心特色,坚持以保护海洋生态、增资渔业资源作为基础和前提,科学谋划实施。”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按照既定思路,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确立了“一体两带三区四园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在生态建设上,加强海洋牧场的生态管控能力,扩大生态修复能力,力争到2020年海洋资源衰退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海洋牧场水质达标率达到95%。在经济发展上,力争到2020年,全省建成80~100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创建一批海洋牧场特色小镇,海洋牧场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450万吨左右,着力促进转型升级,海洋牧场综合收入达到3000亿元。通过严格的生态保护,既要海上的“绿水青山”,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建成“金山银山”,营造渔业转型发展的新空间。
坚持“龙头”带动 实行海洋牧场规模化经营
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投入大、风险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持续。山东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科研单位”的“大渔带小渔”模式,促进海洋牧场向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山东依靠中央驻鲁科研院所,成立“山东省人工鱼礁技术管理中心”,负责人工鱼礁新技术引进、研发、试验及推广。目前全省参与海洋牧场建设的规模以上企业达130余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十余家。
2014年以来,山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39亿元,扶持建设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52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14处。2016年全省建成各类海洋牧场240余处,面积超46万公顷,实现综合经济收入1850亿元。
坚持深度融合 培育海洋牧场“新六产”
山东着眼提升海洋牧场建设的综合效益,以海洋牧场为综合载体,将渔业与互联网、旅游、休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流通链相通的“新六产”。
山东提出海洋牧场“一厅、一室、一院、一馆”的“四个一”建设标准—海洋牧场陆域配套建设展示厅、监控室、研究院和体验馆,提升海洋牧场建设的可见性和可控性。依托海洋牧场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扶持创建了15处省级休闲海钓基地。目前全省拥有专业休闲海钓船189艘,2016年休闲渔业产值206亿元。以海参、海藻、海洋贝类三大品种为骨干,海洋牧场产品精深加工业逐渐成长壮大。海带加工延伸至海洋功能食品、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海洋化妆品、海洋新材料、海藻肥等6大产业1000多个品种。
坚持科技引领 建设“智慧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建设离不开科技与信息技术。为解决海洋牧场海面以下看不见、测不准、说不清、不可控的问题,山东推进海洋牧场观测网建设,打造“透明海洋牧场”。借力国家海底观测网863技术团队,山东在全国率先布局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牧场观测网,现已稳定运行的观测站数量达21个,储存在线数据300多T。
山东加快海洋牧场平台等大型关键设备建设,打造海洋牧场“立体空间站”。我国首批自升式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投入使用,集监测、管护、安全、补给、旅游、环保功能于一体。目前全省已有16座海洋牧场平台投入使用。国内首艘大型养殖工船在日照外海的黄海冷水团水域进行三文鱼等高价值海洋冷水鱼类养殖,显著提升了该省渔业装备水平。
坚持减量增收 建设生态型海洋牧场
5年来,山东对传统海水养殖区做“减法”,同时,实行立体养殖“增容”,推行多营养层级生态循环模式,改单一品种单层养殖为多品种间作、轮作、立体养殖,改高密度养殖为合理疏养,改近岸浅海养殖为离岸深远海养殖。在荣成桑沟湾海域,实施“721”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养殖7份藻类、2份贝类和1份鱼类,上层养海带等藻类,中间层养贝类,底层养鱼类。藻类吸纳碳、磷、氮等富营养化因子,贝类固碳,鱼类将贝藻类产生的有机碎屑作为食物,实现了完整的生物链构建和海域的自我净化。
山东在生态严重退化海域投放人工鱼礁,选划185处省级海洋增殖站,定向投放水生生物苗种,增加海洋生物资源量。5年来,沿海约19万捕捞渔民靠捕捞增殖资源年人均增收过万元,海洋牧场建设成效明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