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海千帆整装待发

2016-08-30 13:45:00 来源: 青岛早报 作者:

  

    昨天,记者沿崂山沙子口国家中心渔港向北到即墨渔村码头探访发现,沿海渔民忙着开海 “备战”,众多渔民补网修船,准备9月1日驾船出海。在沙子口捕捞作业10多年的老渔民称,9月开海后,主要上岸的海鲜以蟹、虾、小黄花鱼和鼓眼鱼等本地海鲜为主,到时市民又可以大饱口福了。

  渔港码头一片繁忙景象

  昨天早上7点多,青岛沙子口国家中心渔港码头上,许多渔民开始忙碌起来。数百艘大大小小的渔船停靠在码头上,外面看似很平静,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渔船上都有多名渔民在忙碌,有的在向船上运送网具和生活用品,还有的已经开始提前将冰块装进船舱内,用棉被盖住,以备3天之后出海所需。

  昨天上午,记者沿沙子口码头,一直向北经过罗家营、仰口和即墨冯家河、七沟等渔港码头看到,沿途许多渔民都开始忙碌起来,这几天为了备战开海,渔民起得很早,忙着修船补网,每一个码头上,都是一幅忙碌的画面。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开海当天,青岛沿海有5000多艘渔船同时进行海上捕捞作业,当天就有不少本地海鲜上岸。

  撒下第一网期盼鱼满舱

  “整整休渔3个月,根据各种渔讯现象,今年开海后,应该会收获不错。 ”昨天上午,正在仰口码头上准备出海物资的渔民王丰生介绍说,从5年前开始,因为海洋资源少,许多渔民即使在开海后也选择按兵不动。经过几年的生息养护,海洋资源得到了一定恢复,加上各地海洋与渔业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休渔期间偷捕现象基本得到控制,所以海里的鱼类相比几年前会多一些。

  “去年出了不到10趟海,今年打算多出几次。”即墨市鳌山卫街道办七沟一村渔民老于说,前几年,他转行进行了海上养殖业,但今年感觉海里的东西多了一些,所以又回到码头准备出海。

  “再过几天就出海了,这几天要对渔船进行最后一次检修,保证海上捕捞作业时能顺利拉网。 ”在田横岛旅游度假区山东头村码头,上百艘渔船一字排开,每条船上都挂着红旗。渔民王振生拿着工具,到自己的渔船上做最后一次检修。记者了解到,周边几个村的渔船基本都停靠在山东头码头,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开始维修渔船了,要赶在休渔期结束前彻底把船修牢固,以免中途误事。许多渔民都把写有“财源广进”的红色旗幡挂在船头,寓意出海能够满舱而归。

  修船工吃香码头排队修船

  “三个月的休渔时间,开海后应该是个黄金期。 ”即墨田横岛渔民王先生介绍,渔船由于常年出海,难免会出现破损渗水的情况,所以在正式开海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将破损处进行修补。记者看到,修船师傅修船的时候,需要一手拿专业的凿子,将一种特殊的麻质材料一点点凿进缝隙,最后用泥灰涂抹均匀。这样晾干以后,再下水就不怕渗水了。

  记者了解到,这样专业的修船师傅数量比较少,一般都是从事维修船舶工作多年的老渔民,所以不少船只从8月中旬便开始排队维修。

  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东头村的渔民刘先生,从18岁就开始出海,至今已有30多年了,说起开海,他既期待又担忧,因为如今外出打鱼的收获一年不如一年,为了省去雇人的费用,现在都是和同村渔民搭伙出海,算算油费、渔具费用,顶多赚个“辛苦钱”。现在出海雇人费用每天至少400元,普通渔船的燃油费得400多元,加上其他费用,出一次海的成本高达近千元。但是海捕收成却在减少,他们希望今年会是个丰收年。

  进展>>

  开海后本地小海鲜唱主角

  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渔政站副站长修鹏介绍说,9月1日中午12时整,一切准备就绪的渔民将驾船到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大一点的渔船可能会跑得远一些,一般捕捞到的海货,会在海上让收购船直接收走。沙子口渔民老于告诉记者,这里的渔船多为中型马力的船只,远的跑到了东海南海海域。每次出海往返时间在5到6天,多的时候也有长达半个月,主要是看收成怎么样,因为油钱是固定的,打不到鱼就要在海上靠着,不能空船跑,通常都要捕到两千斤以上的海鲜才考虑回岸卸货。从事海上捕捞作业20多年的渔民冯延城说,从多年开海的情况来看,9月份开海后渔船收获以蟹虾居多,另外,立虾、舌头鱼和黄花鱼、牙鲆鱼、鼓眼鱼等也占了多数。 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婷婷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