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婷婷
2月18日,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简称“黄海所”)获悉,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简称“海洋与渔业厅”)和黄海所围绕“海上粮仓”重点产业,充分发挥驻鲁科研机构的人才、科技、资源优势,在打造渔业创新高地、技术创新协同等5个领域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引领山东“海上粮仓”建设。
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守信和黄海所所长金显仕表示,海洋与渔业厅和黄海所将联合驻鲁海洋科研机构打造海洋渔业创新高地。围绕现代渔业发展需求,整合创新资源,瞄准科技发展前沿,联合开展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区域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提升渔业渔业科技顶层设计和创新资源科学布局的能力。
“我们将合力解决山东海洋渔业科技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瓶颈问题,为‘海上粮仓’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动力,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实现山东渔业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渔民富裕的既定目标,”王守信指出。
记者调查发现,海洋与渔业厅和黄海所将在资源环境、遗传育种、健康养殖、水产品加工、远洋渔业、装备与工程和信息等领域,发挥国家、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载体作用,构建高效的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加快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
“山东的现代渔业发展、‘海上粮仓’建设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山东海洋科研机构重视运用海水养殖技术等科技手段开展协同创新,支撑现代渔业发展。黄海所将在南美白对虾等高端品种选择、渔业新品种培育、养殖模式创新等多个技术层面发力,服务‘海上粮仓’建设,”金显仕向记者表示。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说,全球海洋变暖、缺氧、酸化等现象引发了渔业资源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为此,海洋国家实验室与黄海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构建了海洋生物Argo 观测网,开展南极磷虾等渔业资源监测和开发,支撑深蓝渔业发展和“海上粮仓”建设。
“运用科技支撑现代渔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王守信指出,海洋与渔业厅和黄海所将联合其他海洋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渔业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科技合作、科技交流等活动,积极推进北方种业工程技术中心和北方种业推广与示范基地建设,强化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技术支撑。
此外,海洋与渔业厅和黄海所还将联合培养创新团队,加快推进国际合作。建立国家、山东省渔业创新团队工作衔接机制,发挥海水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对山东渔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技术研发指导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应用。利用国家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走出去”发展支持政策,在境外渔业资源开发、渔业基地建设和渔业技术国际交流等方面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共同拓展对外合作交流领域。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部署要求,统筹粮食安全与现代渔业建设,2014年山东提出了“海上粮仓”建设计划,坚持生态优先、以养为主,增殖、捕捞、加工、休闲渔业协同推进,推进渔业向生态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让人民群众吃上更多绿色、安全、放心的海洋食品。(王先涛、洛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