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姜镛
一、“雪鹰601”飞机成功降落南极冰盖最高点
当地时间1月8日15时35分,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降落位于南极冰盖海拔最高区域的昆仑站上,完成首次冰穹A区域业务化降落测试飞行,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迈入陆海空立体考察的新纪元。此次“雪鹰601”飞行航程1316公里,飞行时间约4小时15分钟,全面验证了飞机适应南极高原环境复杂条件的技术性能,我国南极考察进入“航空时代”。
二、我国出台首个专门针对海岸线制定的政策法规性文件
3月31日,国家海洋局在京发布《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海岸线而制定的政策法规性文件。办法明确了当前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的主要任务,在管理体制上强化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统筹协调,在管理方式上确立了以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为核心的倒逼机制,在管理手段上引入了海洋督察和区域限批措施,提出了海洋管理工作的新举措、新要求。
三、十部委联合印发《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
4月,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方案要求,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全面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0%左右,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方案提出了主要目标,确定了主要任务、工作的基本原则及保障措施。
四、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的贺电正式发布。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超过7天的稳定产气,取得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的历史性突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实现了理论、技术和工程的重大创新。
五、《“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出中国方案
根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这是自2015年3月28日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提出中国方案。
六、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
6月23日上午,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满载成果,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科学考察任务返航,停靠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码头,标志着2017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顺利结束。至此,为期5年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蛟龙号自海上试验以来,开展了152次成功下潜,助力我国深海战略实施,试验性应用航次的圆满收官,是我国深海科技发展的里程碑。
七、国家海洋督察全面实施
按照国务院批准同意的《海洋督察方案》,国家海洋局组建了两批国家海洋督察组,从8月开始对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以围填海专项督察为重点的海洋督察。
本次围填海专项督察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围填海存在的“失序、失度、失衡”等突出问题,重点督察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解决突出资源环境问题、落实主体责任等情况,目的是督促地方政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查摆解决海洋资源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夯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责任。督察进驻期间及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八、“雪龙”船完成北极三大航道穿越
9月6日,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船进入波弗特海,标志着我国考察队首次成功穿越北极西北航道,开辟了北美经济圈(大西洋沿岸)至东北亚经济圈海上新通道。至此,“雪龙”船作为中国北极航道的开路先锋,对北极三大航道均实现了首次成功穿越。
九、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召开
9月21日,以“蓝色经济·生态海岛”为主题的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在福建平潭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为会议召开发来贺信。共有来自4大洲12个岛屿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就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共促海岛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4点倡议。会议通过了《平潭宣言》。
十、“中国—欧盟蓝色年”成功举行
12月8日,“中国—欧盟蓝色年”闭幕式在深圳举行。2016年,第十八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将2017年确定为“中国—欧盟蓝色年”。一年来,中欧双方秉持真诚互动互助、携手发展的理念,在海洋政策、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姜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