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姜镛
西海岸新区大浆口海域出现大量花皮蛤蜊、竹蛏等海鲜 市民忙活一小时收获颇丰
昨天落大潮,在西海岸新区东部大浆口海域的海滩上出现了大量花皮蛤蜊、竹蛏等贝类海鲜,有不少市民去海边休闲找乐儿挖海鲜,一个个收获颇丰,大约一小时就能挖到两三斤,甚至还有捡到海参的。当地渔政部门人员介绍,大浆口海域的竹蛏虽然个头相对较小,但味道很鲜,不含沙不会碜,可以直接煮了吃,也可以将肉剥出来拌凉菜。
入海口市民挖海鲜
风河入海口位于西海岸新区城区南侧,当地人称之为大浆口海域。昨天上午10时许,正值落大潮,记者来到风河大坝上看到,大海深处的几片石栏都露了出来,蹲在海边赶海的市民很多,大约有五六十人,他们有的直接站着用大铁锹挖,有的穿着水鞋哈着腰用铲子挖,但其中大部分都是蹲在沙滩上挖,还有的市民在石栏处挖牡蛎和海虹,一派热闹景象。
赶海是个技术活儿
家住西海岸老城区的王老太经常来这里赶海,手法很是熟练,只见她蹲在沙滩上,先用铲子一层一层铲开沙,铲出蛤蜊就顺便捡着,发现有直径一厘米左右的圆洞,这就是蛏子窝,王老太赶紧掏出装盐的瓶子,倒出一点盐,迅速撒进蛏子窝里。过了一会儿,让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只见洞口开始冒泡,再过几秒钟,一只大约6厘米长的蛏子“嗖”的一下从窝里探出头来,被手疾眼快的王老太用3根指头夹住,随后放进小桶里。
“蛏子虽然生活在大海里,却特别怕咸,只要将一点盐撒进它的窝里,它就会被齁得受不了,就想用身子将盐水顶出来,结果就落网了。”王老太告诉记者。记者忍不住借用王老太的工具体验了一下,撒盐后蛏子弹出的速度太快,记者只抓到了一些沙,连蛏子壳都没碰到。
“蛏子向外弹的一霎那,速度非常快,只有富有经验的老手才能将它捉住。稍不留神,它就会缩进几十厘米深的窝底,再想捉它就得用大铁锹使劲深挖,那就费老劲了。”王老太介绍道。
心情好收获不重要
记者注意到,王老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挖了两斤多蛏子,另外还有大约一斤花皮蛤蜊,因为收获不错,她笑得合不拢嘴。“我退休了,平时也没什么事儿,在家里也呆不住,平时只要天好、赶上落潮,我就会过来。刚开始也挖不多,熟能生巧,后来逐渐顺溜了。”王老太告诉记者,其实挖多挖少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来找乐儿,每次来到这片沙滩上她都感觉特别放松,心情也好。
昨天气温回升,阳光不错,远处灵山岛隐约可见,大浆口海域自然形成的沙滩一望无垠,很是漂亮,除了赶海人,还有不少市民也驾车来海边玩耍,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他们不停拍照留念。
想要赶海备好工具
昨天,西海岸新区海洋与渔业局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大浆口海域是灵山湾的一部分,地势开阔,黄沙细腻,有风河、大卢河等淡水河汇入,微生物丰富,特别适合贝类海鲜生长繁育。
“这种小个头的竹蛏每年冬天时都会在西海岸新区浅海出现,近几年数量格外多,退潮后的沙滩上到处都有,主要分布在大浆口海域、灵山卫前海和森林公园东侧海域。”这名技术人员介绍,别看这些竹蛏个头小,但味道特别鲜美,回家后煮熟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凉拌。
据介绍,竹蛏会随着潮起潮落到处移动,前一天被市民挖走的地方,第二天退潮时还会有竹蛏可挖。这种竹蛏还会在浅海待一段时间,想去挖的市民只需带着一把铲子,买上一包盐,拎着一个小桶就行了,如果想长时间挖,就再捎上一个马扎儿。(记者 赵玉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姜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