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船已返回青岛 西南印度洋科考任务圆满完成

2016-07-18 14:3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图为欢迎仪式现场。记者  王 晶  摄

  历时216天,航程30957海里。7月14日15时,“大洋一号”船圆满完成中国大洋第39航次科考任务靠泊青岛团岛码头。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长王飞,青岛市政府有关代表到码头迎接。

  王飞说,本航次海上工作时间长、科考任务重,在临时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科考队员战风斗浪,奋勇拼搏,坚守岗位,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希望各单位认真总结经验,重视航次成果的应用,继续发扬大洋精神,加强协同合作,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为推动大洋和海洋事业不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据悉,2015年12月12日“大洋一号”船从青岛起航,开始执行大洋第39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本航次是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西南印度洋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后开展的第4个大洋航次,共分为5个航段。前4个航段,科考队在位于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开展了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环境基线和生物多样性等调查;第5航段,科考队在中印度洋海盆开展了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等。

  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怀明表示,本航次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完成西南印度洋合同区26个区块的综合异常拖曳探测和地质取样调查工作,为区域放弃提供了基础资料;初步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的5个区块内圈定了硫化物矿化异常的分布位置;首次利用中深钻技术在玉皇热液区确认了一处硫化物矿体;中深孔岩心钻机试验取得突破,首次在热液区获取硫化物岩心样品;顺利完成电法探测仪应用性试验,获得玉皇热液区9条测线数据,为反演硫化物矿体空间分布奠定了基础;在印度洋海盆先后进行了沉积物重力柱取样、箱式取样、温盐深测量、海水取样、大体积过滤器悬浮体原位抽滤等作业,同时进行了船载浅地层剖面仪和多波束测量,采集了大量样品和资料。

  据第5航段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石学法介绍,本航次第5航段是继去年大洋第34航次第5航段后,中国大洋协会在印度洋组织的第二个海底稀土调查航段,进一步丰富了对印度洋海盆稀土资源特征的认识。

  在本航次科考期间,“大洋一号”船与“向阳红10”船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同步作业。其间,两艘船互为补充、互相支持,提高了科学调查的效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婷婷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