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首次发布

2016-11-14 14:0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11月4日,受国家海洋局宣传主管部门委托,由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编制的《2016年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MAI)研究报告》在厦门国际海洋周发布。报告首次将互联网大数据和线下调查数据相结合,对我国31个省区市民众的海洋意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将为客观了解我国海洋意识水平、支撑政府海洋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评估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区市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60.02,刚刚达到及格水平。北京以84分高居榜首,上海、天津紧随其后,分别位居第2、3位。内陆省份四川表现突出,位居第9位。海南、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6沿海省份表现优秀,进入前10名。其余21省均在及格线以下,其中沿海省份河北得分较低,位居第22位,内陆省份新疆、青海、西藏排名最后。总体来看,我国多数省份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得分偏低,国民海洋意识提升工作意义重大。

  根据研究报告,我国国民海洋意识水平与地理位置和海洋经济水平高度相关,部分地区国民海洋意识存在认知水平高、参与程度低的特点,民众海洋知识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域和人群差异。从地域范围来看,国民海洋意识基本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步递减的趋势,东部沿海地区海洋意识最强,其次是东北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海洋意识最弱。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与海洋意识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越突出,民众也就越重视海洋,海洋意识也就越高。从海洋意识本身来看,东北和中部地区民众对海洋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认知水平与东部地区无明显差异,然而在网络中参与涉海问题的讨论上,东北和中部地区民众则不够积极,与东部存在一定差距。此外,西部地区民众的海洋知识明显低于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男性的海洋政治意识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的海洋文化意识则高于男性。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海洋意识是国家海洋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建立国民海洋意识调查评估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国民海洋意识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海洋局将以“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为衡量指标,评估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工作成效,并针对国民海洋意识提升工作提出6点建议。一是多措并举,大力开展海洋意识宣传教育;二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各地区海洋意识均衡发展;三是因材施教,建设能够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海洋意识培育机制;四是善用网络,线上线下结合全面引导国民海洋意识健康发展;五是增强基础,继续完善海洋意识学校教育;六是深化研究,持续掌握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态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婷婷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