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春节坚守岗位的海洋人

2017-02-04 09:5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万家欢。然而,因为海洋工作的特殊性,一些海洋工作者却要别离家人,与大海、孤岛为伴。虽有遗憾,但对海洋事业的忠诚让他们义无反顾。本报特别刊发一组新春走基层的报道,看看海洋人是如何过春节的。——编者

 

    国家海洋局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一袋速冻水饺的年夜饭

  除夕来临,青岛市的闹市区鞭炮齐鸣,热闹非常。然而,在与闹市区只有一桥之隔的国家海洋局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小麦岛海洋站),却显得过于寂静。为了实时、准确地发报,在这里坚守的海洋观测员只能在岛上守岁,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1月27日,记者驾车穿过青岛市东部的繁华,越过架在海中的石桥,面积有3个足球场大的小岛映入眼帘。

  由于岛上的建筑正准备拆迁,沿岸放着些残破不全的小渔船,零零星星的游客正在岸边欣赏着冬日海景。经过颠簸崎岖的泥土路,便到了小麦岛海洋站。

  这座监测站始建于1959年,是国家海洋局设在青岛海区的专业监测站,也是我国最早的海浪监测站和自动化监测示范站。目前,该站是海洋仪器研制的中试基地。

  在小麦岛海洋站的三层小楼门口,站长吕富良已在门口迎候,门外不远处还有一条小狗。他告诉记者,这条小狗就是春节轮流值班观测员唯一的“家人”。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等单位就在该站进行自动化观测测试。小站后经多次改进完善和技术升级,有了明显的变化。”吕富良告诉记者。

  这里几乎没有任何过年气氛,似乎外面的鞭炮属于另外一个世界。当晚值班的是观测员刘健。“早上过来发现田横长期验潮站的设备出现问题,造成数据异常,今天上午一定要把故障修好,数据传输是绝对不能耽误的。”吕福良说。

  “由于我们的工作性质,对节日、过年的概念不是太强。年三十和平时差不多,我们还是照常观测、发报,晚上8点还要观测浮游生物夜间的发光类型和级别。”吕福良说。

  吕富良带记者来到验潮井,这是一座红色的小房子,静静地矗立在海中,他说:“我们每天8点、11点、14点、20点都要查看潮位仪器是否正常并抄录观测数据,准时发报。”

  小麦岛海洋站全年365天都需要有人值守,每天仅有一名观测员值班,次日上午9点换班。观测员要定时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海浪以及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力等,每天4次定时发报。

  他告诉记者:“气象数据资料虽是自动传输,但是夜间需要维护检查,特别是遇到打雷下雨更要注意设备安全,很少能睡踏实。”

  在站部二楼,十几部观测仪器正在运转。“这些仪器都要值班人员盯着,每天交班时校对资料,抄录观测数据,观测海况、波形等,所有仪器设备必须要一小时巡视一次,巡视一圈要十几分钟。一天忙忙碌碌地就过去了。”吕福良说。

  “如果遇到台风天,那就几天都没法下岛。越是恶劣天气,我们越要坚守岗位,抢抓第一手资料。”吕富良告诉记者,“有时赶上大风大浪天气,海中的那座石桥被海水淹没,汽车无法通行。我们连续几天在观测站坚守,每天只能以方便面和火腿肠充饥。”

  “一线海洋观测既危险又辛苦。别人下雨都是往屋里跑,我们却是往外跑。连续几天24小时值班。”吕富良说。

  记者回到站部办公室时,看到桌子上放着一袋速冻水饺,这是刘健从家里带来的“年夜饭”,刘健接替吕富良值晚班,他一个人在岛上度过除夕夜。他告诉记者,去年三十晚上就是吕站长一个人在岛上过的,他也是煮了一袋速冻水饺算过年了。

  在人们阖家团圆的时刻,刘健只能在值班间歇给亲戚朋友打几个电话,或是发短信送上祝福。他说:“多少年都这样,已经习惯了。”

  “和我们一样除夕夜值班的人太多了,既然轮到我们站岗,我们就要站好这班岗。”

  记者离开时已近黄昏,当驾车再次穿过那座石桥、进入繁华的都市时,车窗外又响起了迎接新春的鞭炮声……(记者王晶) 

 

    国家海洋局硇洲海洋环境监测站:年夜饭比别人家晚一些 

  1月27日19时30分,国家海洋局硇洲海洋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硇洲海洋站)监测员孙睿准时从站里出发,骑车去验潮站完成当天最后一次的观测——海发光观测及井内水尺与验潮仪比对。5年多来,这一流程他干了几百遍,但此次略有些不同。当晚是除夕夜,夜幕刚刚降临,鞭炮声就此起彼伏了。烟花会对海发光观测产生影响,为了准确观测,孙睿在验潮站前后转转,仔细寻找合适的时机和角度完成观测任务。

  硇洲海洋站位于距离广东省湛江市东南约40公里处的硇洲岛上。硇洲岛号称中国第一火山岛,面积约56平方公里,是一座四面环海的孤岛,有轮渡直达湛江东南码头。每年的春节是硇洲岛最热闹的时候,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洋溢在小岛上,出外谋生的岛民纷纷从外地回家,卯足劲儿过一个美满团圆的大年夜。

  孙睿是硇洲岛本地人,为了让家住外地的同事过年,他经常主动承担春节期间的值班任务。从验潮站回到站里,孙睿将人工观测数据录入工控机,像平时上班一样完成仪器设备巡视,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做好工作记录,和值班搭档谢红右一起再把一天工作做个梳理: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观测数据录入正常,仪器运行正常……

  一天工作圆满结束,锁好办公室的门,孙睿内心有些雀跃。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年夜饭,在等他开席呢。因为值班,他家的年夜饭总是比别人家晚一些,要接近晚上9点才能开席。对此,他非常坦然:“我们海洋一线监测员干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只要在值班,其他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让路。别的时间可以变动,但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的值班时间雷打不动。”

  晚上,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天打牌,孙睿却定好闹钟上床休息了,第二天一早他还要去十多公里外的海浪观测室,万万不可迟到。

大年初一,孙睿赶到硇洲海洋站。监测员陈玉娟已经到办公室了。对他们来说,这又是平常的一天。(孙睿 孙敏)

    国家海洋局鲅鱼圈海洋环境监测站:一个人的除夕 

  1月27日,在万家团圆的时刻,国家海洋局鲅鱼圈海洋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鲅鱼圈海洋站)观测员季广却冒着严寒坚守在岗位上。除夕夜,对于季广而言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早上7点,季广准时接班。地处渤海内的鲅鱼圈海洋站,是我国北部海洋环境监测站之一,也是海冰多发区域,因此成为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阵地。台站升级改造后,这里有了24小时的自动监测系统,但季广仍需要早8点到晚20点,每隔6小时人工核实一次。

  下午5点,季广忙完监测任务,开始准备年夜饭,“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二次在站上值班过春节,上一次是前年初一。”季广的年夜饭有饺子、豆角、肘子肉、炸鱼等几样平时爱吃的菜,都是家人精心准备的。“鲅鱼圈海洋站在辽宁营口港内,远离市区,有些冷清,没有过年的气氛,心里有些空落落的。”因为除夕要值班,季广的父母和岳父岳母今年从老家到营口陪季广妻子和3岁女儿一起过年。家人的付出让季广心里有些愧疚,他说:“不能陪闺女放鞭炮,不能陪老人守岁,有点遗憾,但想到其他同事能与家人团聚,心里还是挺欣慰的。”

  鲅鱼圈海洋站为值班人员配备了电视机,平时不看电视的季广今天早早就打开了电视。谈到鸡年愿望,季广说:“最大的愿望当然是希望老人、妻子和孩子身体健康、平安快乐!”(通讯员王琳琳)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冰姑娘”准时发出除夕海冰预报 

  1月27日,在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16楼的海洋预报综合值班室,海冰预报员焦艳,为了完成当天的海冰预报任务,只能在办公室度过大年三十了。

  焦艳是一名“80后”海冰预报员,自2013年7月到北海预报中心,一直从事海冰预报工作,她被同事昵称为“冰姑娘”。焦艳是家中的独生女,工作至今已连续4年春节期间值班。

  大年三十,天还没亮,焦艳来不及跟睡梦中的丈夫道别,做好了早餐便匆匆出门。“结婚一年多,去年春节我也值班。平时工作忙,特别是冬天冷空气一个接一个,黄渤海海冰冰情也愈发严重,经常要连续加班,陪他的时间很少,家务活基本上都是老公做。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是我坚持海洋预报工作的动力。”焦艳说。

  虽然是大年三十,但值班室跟平常没有差别,依旧一派繁忙。跟往常一样,焦艳一到办公室便全身心投入工作。盯着一个个显示屏,接收数据后,一遍又一遍地核对,编写、分析、制作海冰周预报信息。

  北海预报中心根据海洋站及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月27日辽东湾浮冰外缘线32海里,黄海北部9海里,渤海湾及莱州湾的河口浅滩有少量海冰分布。1月28日~2月3日,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冰情将进一步发展。

  快、准,是对海冰预警报的要求。在接收并综合分析陆岸、雷达、浮标、航空、海洋站、卫星遥感等信息后。14时59分,焦艳准时发出大年三十当天海冰周预报信息,重点保障目标逐日冰厚预报。这一海冰预报信息发往了沿海各级政府、企业、港口等近80家单位,及时向国家海洋局和相关地方海洋部门提供有效决策信息。

  “春节期间冷空气来临,辽东湾及黄海北部海域海冰冰情继续发展。”焦艳指着屏幕上辽东湾的海冰卫星图说,“为了预防出现突发情况,必须每天都有人值班。”

  北海预报中心隶属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是国家设在北海区全面履行海洋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报的区域中心,是负责为北海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海洋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海洋的环境观测、预报、评价,海洋灾害预警、调查与评估公共服务。

  北海预报中心每天组织发布海洋灾害(风暴潮、海浪、海冰、绿潮等)监测预警及评估、海洋环境预报、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海上突发事件(溢油、搜救等)应急监测与预测、海洋环境监测及实验室分析、海洋技术开发、海洋科研及咨询服务等。

  海洋预报业务值班人员每天及时接收、处理海洋预报资料数据,分析、制作、发布海洋环境预报产品,通过电视、广播、传真、网络等方式进行海洋环境预报服务,还要选派海洋预报技术人员进行海洋灾害调查和海上生产作业现场海洋环境预报服务。

  “冬天是海冰预报最关键的时候,过年尤其忙,组里人比较少,工作总得有人做。”焦艳说。

  提起新年愿望,她说:“我喜欢海冰预报这项工作,也为自己能从事这份工作感到骄傲。希望能在海冰预报科研方面做出新的成绩,祝愿我的家人平安健康。”

  焦艳告诉记者:“我们春节坚守在海冰预报服务工作岗位上,认真接收、处理、传输好每一个资料数据,及时准确地发布每一份海洋环境预报。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做好海洋环境预报服务,为海洋防灾减灾,为从事海洋生产的人们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贡献绵薄之力。”(记者王晶)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现场:一份环境预报单就是一份新春祝福 

  1月27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现场还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岛隧工程的建设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保障工程春节期间顺利进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报员邢闯、秦听坚守在大桥现场值班的工作岗位上,与工程建设者们共同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除夕夜,大桥建设者都没有回家,一同在食堂吃年夜饭。食堂门口,红彤彤的鞭炮放置在门外,寓意今年一定会红红火火。饭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上百人围坐在一起,似乎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年味儿和家的气息。邢闯和秦听分别给家人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在珠海过年一切都好,有鞭炮、有年夜饭、有同伴……

  1月28日,大年初一,秦听和邢闯比平常更早到了值班室,上午还需跟后方的预报团队会商,为施工方提供一项重要的预报信息。

 

  气象海浪预报工作需要预报员有条不紊,细致而又谨慎。打开卫星云图与雷达监测图像,下载最新的天气实况、预报图等资料,查看架设在大桥施工现场的自动气象站和海浪浮标的数据传输情况,对比总结前一天的预报与当日的实况,并且根据下载的最新资料与实况预报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其中包括4天的逐6小时的精细化预报以及4天的预报展望。做好预报单后给施工单位,并再根据预报编辑好天气短信,通过短信平台发布给施工方,最后将决策信息提供给工区。预报员们一上午忙个不停,下午还会根据更新的预报资料,继续发布一次预报,春节期间对沉管作业的预报暂时停止,主要是日常的预报。秦听和邢闯是第二次搭档在港珠澳值班,两人配合已经很默契。

  5年多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预报员们全年无休,在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值班。这份新年的预报单不仅仅是对大桥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样也是对大桥建设的新春祝福。(记者汪涛)

 

“向阳红10”船:春节我们奋战在大洋上 

  1月27日,“向阳红10”船正在西南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第43航次科考任务。24名船员和40名科考队员在作业区工作了近70天。3.5米的大浪并没有影响预定的锚系任务按时进行。锚系上加挂了较多的各类传感器,布放流程复杂。两名彪形大汉头戴安全帽、身着救生马甲、腰系安全绳,在后面十几名科考队员有序传递与协作下,小心翼翼地将各个传感器布放入海。海面逐渐显现一条400米左右的浮球“长龙”!随着最后一个锚块入水,激起几米高的浪花,后甲板上队员们欢呼雀跃,对讲机里响起作业组长清晰的通报:“多波束,多波束,锚块已入水,请打点!驾驶台,驾驶台,锚系布放成功,请前往下一个作业点”。

 

 

  春节前夕,国家海洋局给“向阳红10”船发来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签名传真电报,向航次全体科考队员们表示亲切慰问,对在航段临时党委的领导下,“潜龙二号”高新技术的首次应用成功和地质、环境等调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表示肯定,并鼓励队员,以良好的风貌、高昂的斗志、顽强的意志、团结拼搏、奋发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后续航次任务,为深海大洋事业发展继续建功立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北海预报中心也分别发来新春慰问电。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还组织了视频慰问,所长李家彪代表全所表达了对科考队员的新春问候,并鼓励大家继续发扬大洋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大洋科考任务。首席科学家周建平的爱人作为家属代表通过视频连线表达了对大洋科考工作的理解与支持,送上对本次科考的美好祝福,言语间也流露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每一位科考队员,大家既感受到了来自祖国和家人的问候与关怀,也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在《新闻联播》推出的春节特别节目——《厉害了我的国》中,记者将镜头对准了这群在西南印度洋上奋战的科考队员们。

  除夕夜,举国欢庆的时刻,大厨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科考队员们化身编剧、导演和演员,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台别具一格的新春联欢会,并取了个接地气的名字——“向10春晚”。歌曲、舞蹈、小品、话剧、诗歌朗诵,各种绝活儿先后亮相,欢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科考队员郭峰编剧的小品《大洋归来》的经典对白“综合作业组,各个小老虎,干活拼命上,首席吓够呛”“一条小黄鱼,深游大洋里,团队效率高,指挥无人比”,以轻松搞笑的方式表现了科考队员以苦为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路晶芳 王汉闯)

 

国家海洋局镇海海洋环境监测站:迎接新春的第一缕曙光

  除夕夜,鞭炮声此起彼伏,亲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团聚的欢乐。然而,总是还有那么一些人,远离家人,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国家海洋局镇海海洋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镇海海洋站)的观测员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大年三十,记者走进镇海海洋站,感受他们的坚守与奉献。

  镇海港化工区内的外游山上,镇海海洋站的测点就坐落在那里。

  站里仅有4个人,最年轻的罗欢立今年已36岁,但大家仍然亲切地叫他“小罗”。

  每年年三十和初一值班都习惯性地承包给了站长钟宇和老同志周开浩,今年小罗主动向站里提出除夕值班的请求。

  早上8点,记者跟随小罗来到测点,林立的化工储罐把观测点“淹没”其中,远处过往船只的汽笛声不时传来,但观测点依然寂静。

  交班员是站长钟宇,已近不惑之年的他3年前被派往镇海。钟宇告诉记者,以前站里人多,观测项目少,现在随着自动化的建设和业务的不断拓展,镇海海洋站兼管着北仑、乌沙山等3个测点以及3个水质监测浮标,并承担着镇海地方政府的海洋环境监测任务,所以外游山测点也就成了所有数据采集、传输的主要汇总节点。

  交班后,小罗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这是一个全自动的观测站,数据的采集、传输均不需要人工干预,值班员要做的是每隔一小时的仪器巡视和一天3次的数据观测比对。

  “观测数据采集虽并不复杂,却一点马虎不得。如果由于巡视不到位,引起数据历史性的缺测,将永远无法弥补。”小罗说。

  到了饭点,小罗只是简单吃了一点从家里带来的饭菜。由于化工区不能用明火,饭菜也只能用电磁炉热一下。

  “对于一年365天在测点值守的我们,春节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小罗说。

  夜幕降临,五彩的烟花划亮了远处的夜空,给寂静的测点带来一丝年味儿。

  清晨,海面升起了一屡曙光,新的一年来临,小罗和他的同事们的工作还将继续。(记者吕宁 通讯员曹晓华)

 

国家海洋局日照海洋环境监测站:观海人的坚守

  1月27日大年三十,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早早赶着回家过年,而国家海洋局日照海洋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日照海洋站)副站长梁永春一大早就出了门,赶着发布当天的海洋水文气象预报。

  “近期有冷空气影响附近海域,今天要把获得的最新数据编成海浪预警报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出去。”梁永春告诉记者。

  早晨,日照街头车辆稀少,梁永春驱车赶到位于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内金沙滩附近的日照海洋站。

  没过多久,来自石臼测观测站点和岚山观测站点的资料记录与传输及浮标资料的接收情况传至日照海洋站站部。梁永春开始编报,发报。1989年到日照海洋站工作至今的梁永春,已经在站部值班度过了十几个除夕了,今年是她连续第4年除夕值班。“早上跟孩子和家人告别时,心情还是很复杂的。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海洋的基层工作,一线工作者都一样,很辛苦。不过,看着我们的海洋水文气象信息能服务于百姓,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心里是甜的。”梁永春说。

  “目前,我们站定期为日照沿海有关单位发布3天以内的短期海洋水文预报和7天以上的中长期预报,每天还通过当地媒体向公众发布次日的海洋预报。”梁永春对记者说,渔汛期间还为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海洋水文气象预报,为海上作业、安全生产提供预报服务。

  今年过年期间,受冷空气的影响,日照海洋站要密切关注冷空气的影响,向有关部门发布日照近海的海浪蓝色预警报。

  说起鸡年的愿望,梁永春说:“希望家人都能平安健康。祝愿我们的工作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海洋事业服务。”

  潮涨潮落,一代又一代观海人为建设海洋事业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日照海洋站为日照市政府及相关涉海部门提供海浪、潮汐、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环境预警报,这一做就是30多年。除夕,观海人仍在坚守。(记者杨洁)

 

永兴岛西中南沙执法站:春节意味着更重的责任

  1月28日,大年初一,永兴岛的中国海监西中南沙执法站内,负责人郑华琛将所有设施检查一遍,端坐在值班室里开始工作。“对于值守在一线的海洋工作者来说,春节意味着更重的责任,半点马虎不得。”她说。

  2013年3月,中国海监第十支队接收了中国海监南海维权执法支队移交的西中南沙执法站工作和生活设施,正式进驻三沙市,常态化开展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岛保护等行政执法工作。刚刚大学毕业进入海监队伍的郑华琛,由此开始了与三沙的不解之缘。“每年都要驻岛工作两三次,每次一个月左右,只要上级下达任务立刻上岛。”

  “三沙的建设事业,对海洋强国战略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而三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建设者‘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无私奉献精神。”郑华琛说。今年春节,郑华琛第一次没在家过年,尽管三沙市委市政府组织了联欢晚会、游园会等一系列活动,但远在海口家中的丈夫和4岁幼子,始终是她最难以割舍的牵挂。春节上岛值班,不能和家人团圆,对此她有些遗憾。然而,当她告诉丈夫今年春节不能回家时,是丈夫支持的态度打消了她的顾虑:“你好好工作,家里有我,不用担心”。(郭超)

 

国家海洋局岱山海洋环境监测站:把过年的快乐让给他人

  农历新年已经进入倒计时,浙江省岱山县城的马路街头张灯结彩,浓浓的春节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陈荣国,50岁出头,是国家海洋局岱山海洋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岱山海洋站)的一位老师傅。老陈师傅的家就住在岛上,每年的年三十几乎都是他们几个老同志值班。

  “站里其他人的家离测点远了点,不方便。有几个年轻同志不住在岛上,春节期间让他们早点回家。”

  老陈师傅跟记者交谈时总是带着微笑,从他的话语中不时地流露出对他人的关爱。

  岱山海洋站的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的长涂海洋水文气象站。2001年6月,经国家海洋局批准成立岱山海洋站,测点搬至了岱山县城。如今的岱山海洋站,已由单一的观测职能转变为具备观测预报、监测、专项任务和公益服务等多项职能的综合性海洋站。

  晚上,岱山南峰山观测点值班室,陈荣国凝视着显示屏,认真地检查着其他无人测点传输上来的数据。20时,这个时点的观测数据尤为重要,核对完最后一批数据后,老陈师傅才赶着去与妻儿团聚,共同守岁迎新。

  初一早上,8时30分是陈荣国和站长刘剑波交接班的时间。“今天天气很好,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值班员就要进行人工加密观测,仪器故障检修也是经常遇到的事情。”刘剑波告诉我们。

  当记者问他新年有什么愿望时,刘剑波祝福新春坚守在海洋第一线的兄弟们“鸡年快乐,阖家幸福!”。(记者吕宁 通讯员吴盈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婷婷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